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电子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联合化疗在治疗中央型肺癌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10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化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联合化疗的手术方式,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完全有效患者明显增加;实验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增强CT数值和呼吸困难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联合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有着十分重要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凝固;化疗;中央型肺癌;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韩丽萍.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联合化疗对中央型肺癌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18+120.
0引言
中央型肺癌是在三级支气管内部的一种肺癌类型,在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咳血、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从临床表现上来看,中央型肺癌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在持续性发展的情况下会出现大气道堵塞,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亡。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这类疾病,医学人员不断思考和研究,最终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中央肺癌的方式,即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联合化疗方式。从临床角度上来看,这种治疗方式操作是利用高频电刀技术,将氩等离子作为治疗的基本材料,在间接接触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热效应。这种热效应被作用在病变组织上,促进病变组织的凝结,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阻止病变细胞的生长。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联合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有着十分重要的治疗效果,文章现就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联合化疗在中央型肺癌方面的治疗问题进行探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10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有女性25例,男性25例,年龄在50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5.2)岁;实验组患者有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龄在51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5.5)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比较不够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在手术之前两个小组患者均进行胸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部位,通过检查获得病理组织学的证据。且两个小组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符合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资料的总体分数在60-80分的中间段,患者同意参与实验检验。实验组患者应用电子支气管镜插入到肿瘤部位上清除肿瘤表面的分泌物,并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形状来设置输出功率,一般情况下,输出功率在45 W到55 W之间,氩气的气流量为每分钟1L到2L。在直管条件下插入氩气刀凝切导管,并在导气管出口的位置上放置喷头,气管镜和导管之间的间隔距离在0.5 cm左右。在安置好一系列的设备之后,对患者的病灶从中心到两边进行灼烧处理,具体的烧灼时间在1 s-3 s之间。在烧灼的过程中患者病灶的表面上往往会呈现出从浅色到深褐色的颜色变化,在出现深褐色的颜色之后需要及时将病灶进行切除。在病灶切除之后对患者开展后续的一系列药物化疗,化疗的基本周期为21天,持续性的治疗四个星期。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在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的两个周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肺功能、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在治疗的时候采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的呼吸困难指数对其呼吸困难情况进行评估。其中,0级是仅在费力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1级表现为平地快走或者上坡时候出现气短;2级是由于气短,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需要停下来休息;3级是步行百米左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虽然能够行走1公里以上,但是达不到健康人的速度。4级是行走要多次休息,50米也不能够一起走到底;5级是平时说话、转身、穿衣、用餐都有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肺功能采取日本生产的肺功能仪器设备对患者的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进行综合水平测试。疗效评价:通过支气管镜来评估治疗疗效,具体的疗效判定指标如下所示:①完全有效。患者腔内的病变被完全消除、气道通气功能恢复到和正常人一致被认为是治疗完全有效;②正常。有一半以上的狭窄管腔再通和功能基本恢复被判定为基本恢复正常;③轻度有效。狭窄管道再通过部分没有达到50%则是被判定为轻度有效;④无效。狭窄管腔再通和自觉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的被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将所获得的结果录入到专业的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表示,组件比较为成组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进行配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者百分比进行表示,在P<0.05的时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发现,在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增强CT数值和呼吸困难分数和治疗之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增强CT数值和呼吸困难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再通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再通疗效比较情况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发现,和对照
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完全有效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3讨论
氩等离子凝固是治疗气道内实体肿瘤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就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不仅能对中央支气管肺癌进行缓解,确保气道内组织凝固坏死、气化,还能去除较小的肿瘤,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因为气道阻塞所造成的呼吸困难、头脑发热、阻塞性肺炎出血等症状。从临床实践操作上来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是一种新型非接触式电凝技术,能够通过电离子动产生的氩离子来传导高频电流到靶组织,从而产生热效应,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当前,临床角度上普遍采用这类手术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方案,表示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术能够增强肿瘤组织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应用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术联合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的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联合化疗)治疗后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增强CT值以及呼吸困难指数均比对照组(单纯化疗)患者的指数低,且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完全有效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邢亚恒,李景钊,史广超.纤支镜下氩等离子凝固联合化疗对中央型肺癌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9,24(06):1121-1123.
[2]白冲,李强,徐浩,等.经纤维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气道狭窄[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7).
[3]武程程,韩淑贞,陕海丽,等.纤维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化疗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11):29-30.
[4]刘剑波,齐景宪,徐照珉,等.经纤维支气管镜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气管狭窄4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370-3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