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5:16: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20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0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6%高于对照组的90.2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泌素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中不仅可以降低胃泌素水平还可以减少不良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慢性胃炎;胃泌素

本文引用格式:郑晓玲.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71-172.

0引言

慢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由于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症,它是胃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它常见的形式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1]。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餐后胃反酸、腹部胀痛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此病发病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常采取抗幽门螺杆菌进行治疗,但是不能够彻底消除感染,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改善不良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引发胃癌[2]。因此,研究更好的治疗方法,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本文就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联合常规抗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206例慢性胃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均分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中,男65例、女38例;年龄19-66岁,平均(39.5±2.5)岁;病程为0.6-5年,平均(2.5±0.5)年。对照组中,男63例、女40例;年龄20-67岁,平均(40.5±3.5)岁;病程为0.8-5.5年,平均(2.8±1.0)年,用分析软件将他们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给患者四联疗法治疗: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生产厂家:澳美制药厂;批准文号:HC20130014),1 g/次,2次/d;雷贝拉唑(生产厂家: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80125),20 mg/次,2次/d;克拉霉素(生产厂家:四川泰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65798),500 mg/次,2次/d;胶体酒石酸铋胶囊(生产厂家:山西新宝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772),165 mg/次,4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生产厂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S10950032),840 mg/次,2次/d。治疗时间14 d。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其中显效:腹痛、腹胀、饭后胃反酸症状消失,有效: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变化;对比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如胃反酸、上腹痛、嗳气、腹胀的因素给以评分,依据严重程度分为0-3分,3分为症状严重,0分则说明无不良症状。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主要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χ2检验,若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6%高于对照组的90.2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

 
2.2两组胃泌素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胃泌素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71.36±11.25)pg/mL、(0.45±0.0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16.28±15.12)、(1.02±0.27),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病毒、刺激性物质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确定其发病机制,很多学者认为此病与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营养获取不够、病毒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的微厌氧菌,常作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是唯一生存在人体胃里的微生物。感染此菌就可能会造成胃炎、消化道溃疡甚至胃癌[3]。此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第1类致癌因子,全球有超过半数人感染此菌。

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病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是说所有感染此病菌的就一定会出现引发胃病。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使用四联疗法治疗。此方法能够阻断H+-K+-ATP酶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作为抗生素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4]。但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也增强了,造成病菌大量繁殖,而且破坏了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使肠道对此病菌的抗病能力减弱,导致部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效果不好,因此,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就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益生菌是一种改善胃肠道菌群平衡的有益菌,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对人体消化道是非常有益的,近些年,益生菌被广泛运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5]。有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和四联疗法联合治疗可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减少不良症状的作用,双歧杆菌能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上皮的定植和生长,进而提高消化道有益菌的活性和数量,它和四联疗法在治疗中可以起到协同的作用,胃泌素是由消化道G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肽类激素,当患者得慢性胃炎时,胃底腺和幽门腺的壁细胞减少,胃泌素通过刺激产生组胺,进而促使细胞分泌胃酸。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6%高于对照组的90.29%;且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胃泌素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71.36±11.25)pg/mL、(0.45±0.0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16.28±15.12)pg/mL、(1.02±0.27)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益生菌可以降低胃泌素的分泌和降低不良症状。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中,采取益生菌结合抗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不仅减少胃泌素的分泌,还可以减少不良临床症状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常嘉琪,田力男.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价值及对胃泌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3):81-82.
[2]康继厚,陈克河,曾静,等.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生长抑素、胃泌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0):84-85.
[3]喻德林,胡希亚.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19-622.
[4]康继厚,陈克河,曾静,等.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泌素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133-135.
[5]王永虎,曲志培.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生长抑素、胃泌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0):84-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