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黄疸型肝炎因为肝脏内部的线粒体、微粒体形状和功能发生了损坏,或者存在肝细胞解体、坏死与抑制葡萄糖醛酸转氨酶的活性而出现胆红素与排泄不同程度而导致的瘀胆。西药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肝、降酶,并且可以保持身体的影响均匀、促进微循环。
关键词:治疗;黄疸;肝炎
本文引用格式:钱春芳,赵攀.茵陈退黄胶囊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36-237.
0引言
黄疸型肝炎从中医角度来说,其一般都是黄疸的范畴内,发生原因就是湿邪内阻中焦、阻遏气机、胆汁无法循环进而导致外溢而出现的黄疸症状[1]。本院自2018年6月至10月使用茵陈退黄胶囊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接受治疗的60例确诊的黄疸肝炎患者,同时需要与单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组来做对比分析,确定哪种治疗方式更加有效,具体报道内容如下所示。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本次实验中的所有患者全部为我院自2018年3-10月收治的患者,在入院后的检查之后全部确定其满足2000年10月全国肝炎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与分型标准》。治疗组60例,年龄11-67岁。男24例,女36例,平均(40.4±11.6)岁。对照组60例,年龄10-62岁。男19例,女41例,平均(41.8±10.6)岁。
1.2临床分型。统计可以发现,治疗组中慢性黄疸型肝炎60例,其中乙肝55例,丙肝5例。对照组中慢性黄疸型肝炎60例,其中乙肝56例,丙肝4例。
1.3治疗方法。治疗组中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开展基础性的治疗,同时再辅以茵陈退黄胶囊,一次5粒,一日3次。对照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仅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长度均为4周。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恢复状态,再增加一些保肝药物,其他治疗方式均相同。
1.4观察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的第2周、第4周时进行常规肝功能的检测,主要有如下几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并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治疗效果。在黄疸消退方面,即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不良反应。茵陈退黄胶囊具备非常高的耐受性,在药物使用环节,患者不会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不会存在皮疹、过敏、以及心、肝、肾等中毒问题,而少数患者在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是会存在轻微的静脉炎发生。
3讨论
胆汁淤积和黄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胆汁淤积主要指的是胆红素等胆汁成分进行全部的淤积。黄疸则主要指的是胆红素的升高而导致巩膜、皮肤等组织存在黄染的问题。各种毒性肝炎都会导致黄疸问题的出现,一般临床中可以分为急、慢性两种。慢性乙肝和丙肝所造成的黄疸问题,首先要深入分析发病原因,具体治疗可以进行抗HBV和HCV,然后再开展保肝、改善胆汁淤积等方式,最为普遍的药物就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2]。
腺苷蛋氨酸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在生物体内,腺苷蛋白酸是甲基供体和多量的转甲基化反应,其中主要包括细胞酶活性与生物电动,可以更好的保证生物体内膜的稳定性。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以促进生物体内释放甲基激活转硫基通路生成谷胱甘肽,是肝脏内的主要解毒性物质。经过大量的研发发现,腺苷蛋氨酸可以促进胆汁或者酒精性肝硬化、肝炎等症状的肝功能恢复,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预防化学毒性和药物等对肝脏所产生的损伤反应[3-4]。
茵陈退黄胶囊是由茵陈、苦参、龙胆、黄芩、郁金、神曲、大黄、山楂8味中药组成的纯中成药制剂,属于中药清脏腑热剂中的清肝胆湿热剂。茵陈退黄胶囊组方在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肝胆湿热现代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用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大山楂丸三个中医经典名方精炼转化而成[5]。
茵陈退黄胶囊组方兼顾缓解轻、重肝胆湿热及胆汁淤积症状。中医肝胆湿热证的治疗以清肝利湿为法,常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若发为黄疸则用茵陈蒿汤[6]。现代研究显示黄疸不仅见于重严患者,各种类型的肝胆病患都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疸,黄疸与肝胆损伤之间会发生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茵陈退黄胶囊在茵陈蒿汤和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精炼裁化,兼顾二者的主要治疗特色,对肝胆湿热的轻、急症状有更好的缓解效果,也更符合对黄疸的全新认识。
本文的研究中,主要目的就是确定茵陈退黄胶囊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所产生的主要效果,并且与单独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治疗之后,前者的患者在4周后肝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较之患病前有着非常大的提升[7-8]。茵陈退黄胶囊治疗组治疗2周后TBil、DBil值有所下降,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4周治疗后,治疗组TBil、DBil下降更加的明显,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胆红素的治疗效果比较好,茵陈退黄胶囊主要的作用就是退黄、清除肝内胆汁淤积的效果。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菌陈退黄胶囊并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而有些患者在滴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之后会发生轻微静脉炎,但是并不影响药物注入[9]。
综上所述,茵陈退黄胶囊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于慢性黄疸型病毒肝炎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在大范围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泉.大黄利胆胶囊治疗黄疸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8,27(12):52.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J].肝脏,2015,20(12):960-968.
[3]冯永波.腺苷蛋氨酸与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578-579.
[4]曹荣,胡旭东,程海林,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6):481-483.
[5]李桂珍,付亚,胡伟,等.败黄肝宁合剂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分型论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黄疸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8,40(1):78-82.
[6]赵巍峰,谷高玲,李长安,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61-163.
[7]汤松歌.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针治疗急慢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5):128-129.
[8]田莉婷,李煜国,杨明博.茵陈五苓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10):1338-1339.
[9]孟庆磊.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5):57-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