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阴道 B 超与宫腔镜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1:03: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阴道B超与宫腔镜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阴道B超检查,观察组使用宫腔镜查。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检查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的共计有15例,检出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检查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的共计有23例,检出有效率为92.0%;经比较,观察组检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中,相较于阴道B超,宫腔镜检查有着更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阴道B超;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朱静娜.阴道B超与宫腔镜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302-303.

0引言

异常子宫出血指的是女性在月经周期之外的子宫出血症状,据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其卵巢功能出现异常或是生殖系统发生变化等,这种症状一般见于女性生育期间及围绝经期。若是不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因为长时间的流血而发生生殖器感染、贫血,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故此,需要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做及时的治疗。临床上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主要有阴道B超检查、宫腔镜查等方式。本文为了深入探究阴道B超与宫腔镜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疗,纳入时间由2018年6月开始,到2019年1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25-63岁,平均(34.1±4.7)岁。观察组年龄24-64岁,平均(33.7±5.8)岁。本次研究均排除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凝血功能有异常者、妊娠期中阴道出血的患者以及异位妊娠或先兆性流产的患者。两组资料比较后差异性小,符合研究要求(P>0.05)。

1.2方法。对照组使用阴道B超检查:患者在月经结束后的7天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阴道分泌物、血常规、尿常规以及B超检查等,若患者出现反复性的流血,则需要进行继续检查。观察组使用宫腔镜查:患者在月经结束后的3至7天内进行检查,若出现连续性的流血,则需要随时进行检查。使用我院宫腔镜查仪进行检查,宫腔镜的镜头外鞘直径是4.5 mm、5.5 mm,在检查中,需要使用20%的甘露醇溶液作为膨宫介质。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使用肥皂棉球及清水清洗患者的外阴部,再使用浓度为0.25%的碘伏为患者进行阴道冲洗,暴露出其阴道和宫颈,做消毒处理,并扩张其宫颈管,将膨宫液注入其中后检查镜与冷光源及膨宫装置连接起来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有患者宫腔内膜的形态与颜色等,若发现其中有异常应该刮取病理组织检查。

1.3评价标准。①比较对照组(B超检查)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②比较观察组(宫腔镜查)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③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借助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当结果为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对照组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检查结果对比。对照组诊断中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的检查例数分别为5例、6例、3例、7例、4例,共计25例;病理诊断结果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的检查例数分别为3例、3例、5例、2例、2例,共计15例。对照组检查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的共计有15例,检出有效率为60.0%。

2.2观察组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检查结果对比。由表1可知,观察组检查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的共计有23例,检出有效率为92.0%。


\
 

2.3观察组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对比。对照组检查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的共计有15例,检出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检查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的共计有23例,检出有效率为92.0%;经比较,观察组检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异常阴道出血、周期缩短、经期缩短或延长等[2]。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对其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往的异常子宫出血检查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是B超检查,其具有操作较为简单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但在检查中,会存在漏诊、误诊等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刮宫诊断才能确定其病情。宫腔镜检查技术是近几年来临床妇科诊断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诊疗技术,其与传统的妇科诊断方法相比,具有诊断效果理想、创伤小、预后效果良好的优点[3]。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更符合当代医学中诊疗微创且符合人性化的特征,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妇科诊断中被医护人员及患者接受。宫腔镜检查中,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患者子宫的内部情况,可以使得医师能够正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有研究显示[4],宫腔镜检查比B超检查与诊断性刮宫检查相比,其能够更准确的检查出患者的病变位置、性质,为后续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但临床研究发现,有部分患者在检查后引发并发症,如在进行子宫灌流后患者会出现宫腔感染等情况。故此,在检查中,临床医师应该为患者做好消毒工作,并由经验较丰富的医师操作检查,如此才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知,本次研究中,使用宫腔镜进行检查的观察组检查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的共计有23例,检出有效率为92.00%;使用B超进行检查的对照组检查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的共计有15例,检出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检出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知,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漏诊和误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5]。

综上所述,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中,相较于阴道B超,宫腔镜检查有着更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素云.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0例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31-32.
[2]周勤英,李巧云.宫腔镜在子宫异常出血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6):240-241.
[3]曾文杰,敬毅,徐海鸥.172例异常子宫出血的宫腔镜诊治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7,22(05):364-366.
[4]曾静.经阴道B超和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7):132-132.
[5]肖琨.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