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策略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7 16:43: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100例,采取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均50例),A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B组MTX+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组并发症发病率、子宫大小、清宫手术等指标高于B组(P<0.05)。A组月经恢复时间和出血量均高于B组(P<0.05)。结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进行MTX+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出血量,具有较高术后妊娠几率。

关键词: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蔡玉.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83+87.

0引言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属于异位妊娠比较常见病症,近几年,在剖宫产术持续发展下,使此病症发病率不断增加。对于子宫切口瘢痕患者来讲,若再次妊娠极易发生瘢痕子宫损伤,会对孕妇、胎儿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因此,多数患者妊娠初期,会伴有阴道流血和腹痛等症状,需要采取有效治疗方法,以保证患者病情得到控制[1]。本文选取10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具有较为理想临床治疗效果,详细过程总结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100例,采取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50例,全部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和生殖器官病症。在A组患者中,年龄介于28-36岁,平均(32±4)岁,患者停经时间为(46.5±8.5)天。在B组患者中,其年龄介于29-36岁,平均(32.5±3.5)岁,患者停经时间为(45±9)天。对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对比发现,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A组患者进行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治疗,完成临床诊断后,第一天进行米非司酮口服治疗,首次剂量为50毫克,每日两次,以清晨空腹与睡前口服方式治疗,每次剂量为25 mg,一共服用五次,最后一次服用米非司酮后一小时后,再选择温水口服米索前列醇,剂量为0.6 mg。B组患者是以A组为基础,口服米非司酮第一天,向患者进行药物MTX治疗,采取单次肌肉注射方式治疗,(每支规格5毫克,剂量50 mg/m2)。服药结束后观察当日阴道流血多少情况,及第二日超声检查宫腔残留组织大小,决定是否需要清宫治疗。一周以后门诊,再次予以复查超声了解恢复情况,一月后及二月回访月经恢复情况。

1.3观察标准。在患者分别治疗后,详细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总结再次妊娠状况。同时观察患者月经恢复和出血量等。

1.4统计学分析。本文研究产生数据用SPSS 21.0软件处理,并发症、再次妊娠用%表示,进行χ2检验。临床指标用
±s表示,进行t检验。如果P<0.05,代表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和子宫大小。患者分别治疗后,A组口腔溃疡患者4例,恶心呕吐患者7例,并发症发病率22%(11/50),B组口腔溃疡患者1例,恶心呕吐患者1例,并发症发病率4%(2/50),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1618,P=0.0074)。A组子宫大小(119±9)cm3,B组子宫大小(106±9)cm3,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t=7.2222,P<0.05)。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发现,A组7例患者进行清宫手术,B组患者1例采取清宫手术,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其他患者均已经治愈出院。

2.2患者临床指标。对患者进行月经恢复时间和出血量比较,A组各项指标均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如表1所示。


\
 

3讨论

目前,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发病率较高,多数是由于剖宫产率持续上升所导致。对于剖宫产患者来讲,其子宫内部通常会形成瘢痕,如果再次妊娠极易发生异位妊娠,从而导致瘢痕妊娠[2]。在胎儿与附属物不断发育下,患者发生子宫破裂几率会随之上升,如果患者未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则需要切除子宫,致使患者不具备生育能力,同时对其术后生活造成直接影响。虽然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研究较多,但其发病原因尚未确定,因此,妊娠患者应尽早进行临床诊断,根据诊断结果治疗,可以确保患者生命健康。除了需要进行实验室、影像学常规检查,多数患者停经后还会发生阴道流血,应预防妊娠早期阴道流血,以此提高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治疗效果[3]。

在对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是以子宫全切方式治疗,虽然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但是,此种治疗方法会影响患者生育能力,使其不具备正常生育能力[4]。对此,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治疗时,保留子宫属于重要治疗目标,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可以保留患者子宫与生育能力。部分研究资料显示[5-6],因患者对于手术资料具有较高恐惧心理,所以,选择保守药物治疗,逐渐成为当前主要治疗手段,然而,采取单一化药物治疗,很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诸多药物持续发展下,以联合治疗方式应用,比较满足当前治疗需求。文献数据显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MTX+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降低阴道出血量,避免造成并发症发病率的提升。米司非酮属于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实现受体结构变化,避免孕酮和孕激素的结合,具有引产作用,同时还能对子宫内膜予以刺激,加强宫颈软化,呈良好临床疗效。米索前列醇作为促进分娩类药物,可以缓解产妇疼痛症状,缩短产程,与米司非酮联合使用,具有较高治疗效果。

在本文研究中,B组患者采取MTX+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病率4%,再次妊娠率52%,较优于A组患者(P<0.05),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可以保留患者正常生育功能。与此同时,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发现,B组月经恢复时间为(38.6±6.1)d,出血量为(330.4±23.3)mL,1例患者采取清宫手术治疗,各项指标均比A组低,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因此,MTX+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方法的应用,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月经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出血量,提升患者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MTX+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减少患者生殖功能损伤,具备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以保证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徐媛媛.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策略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0):206-206,207.
[2]陈荣,王博,冯琳,等.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策略及效果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11):152-153.
[3]韩华,陈蕊.子宫切口疤痕妊娠22例诊疗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5):121-122.
[4]漆静.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疗效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2):34-35.
[5]刘亚丽.宫腔镜手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59-60.
[6]李春梅,胡慧娟,黄艳.经阴道子宫切口瘢痕子宫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瘢痕子宫妊娠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6):58-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