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观察以及治疗予以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共选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9例,临床上沿用常规方法进行急诊急救,为参照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9例,临床上同时予以纳洛酮治疗,为观察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苏醒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急救中增加纳洛酮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急救;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王全芳.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观察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103-104.
0引言
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病,因碳物质未充分燃烧,产物经患者呼吸道进入机体引起中毒,一氧化碳与机体血红蛋白发生反应而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携氧作用丧失,引起患者窒息,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严重影响,临床上需要及时予以救治[1-2]。我院就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诊急救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为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共选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9例,临床上沿用常规方法进行急诊急救,为参照组。男/女为19/10例。年龄上下限为6岁、71岁,平均(37.82±0.21)岁。中毒时间上下限为16 min、77 min,平均(47.12±0.21)min。于相同时间段另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9例,临床上同时予以纳洛酮治疗,为观察组。男/女为18/11例。年龄上下限为7岁、72岁,平均(38.15±0.16)岁。中毒时间上下限为15 min、78 min,平均(48.02±0.16)min。观察组、参照组的信息资料数据差异细微,统计处理显示P<0.05,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沿用常规方法开展急诊急救,第一时间协助患者离开一氧化碳环境,保持通风良好,协助患者平躺,清除患者呼吸道阻塞物,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经面罩输氧,设置氧流量为6~8 L/min,并应用维生素C以及地塞米松对患者实施治疗,减轻患者脑水肿,改善患者脑部细胞代谢。移动患者至空气新鲜处或者予以高浓度输氧,对患者并发症做好防治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急救过程中增加纳洛酮治疗,取纳洛酮0.9 mg+葡萄糖溶液(5%)500 mL静注。两组患者均在半小时内完成急诊急救。
1.3观察指标
(1)显效:预后显示患者意识恢复,无恶心、呕吐情况发生,血脂、血压无异常;(2)有效:预后显示患者意识有所恢复,存在恶心症状,无呕吐,血脂水平较低,血压水平较高,其余指标近正常数值;(3)无效:预后显示患者处于晕倒状态,意识不清醒,血压、血脂等指标水平异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密切监测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情况,并予以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运行SPSS 19.0,上传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运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1。
2.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苏醒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2。
3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急症,病情危急,可导致患者昏迷、窒息,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3]。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诊救治,主要经氧疗、人工呼吸等方式进行救治,研究指出,尽早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治疗,成功率越高,可预防循环性恶性损伤的发生,可降低后遗症、死亡率[4]。我院在常规急诊急救过程中增加纳洛酮治疗,结果得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苏醒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纳洛酮是临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药物,针对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对患者脑部的损伤具有抑制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缺氧后脑部血流、脑灌注情况,减轻患者偏瘫、昏迷症状。
综上所述,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的同时应用纳洛酮辅助治疗,可提高急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意识恢复,降低后遗症发生,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牛旭东,刘昭斌.系统的院前急救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5):164.
[2]杨菲,赵哓静.纳洛酮在急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7):78.
[3]沙月红,胡书群,燕宪亮,等.奥拉西坦联合地塞米松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4):405-408.
[4]文雪霞.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痊愈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9):59-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