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94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平均为(30.33±6.87)分,影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家庭地位和身体状况这两项(P<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心理护理,多给患者以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以调动其自身的潜能。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护理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张月莉.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42+147.
0引言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越能坚持健康的行为[1]。近年来,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2012年7月卫生部公布目前确诊的慢性病者已超过2.6亿例,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比已上升至85%[2]。本研究通过调查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2019年1月至4月对94例老年科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4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2份,有效回收率97.87%。92名患者年龄
(75.01±11.83)岁,其他一般资料详见表1。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1995年香港张建新编制了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3]。本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①个人基本信息。②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包括10个条目,4点量表。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0.871,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为r=0.82(n=401,P<0.001)。GSES只有一个维度。
1.2.2调查方法:由两名经培训的护士对94例患者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前向患者介绍量表的填写规则和注意事项,量表当场收回并检查,如有遗漏请患者当场补填。
1.2.3质量控制:调查前取得医院相关部门的支持,调查员统一培训,调查资料由调查员双人核对录入。
1.2.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测量基本情况。94例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平均为(30.33±6.87),其中28-40分者64人(69.57%),14-27分者26人(28.26%),1-13分者2人(2.17%)。
2.2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地位、身体状况等有关(P<0.05),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见表1。
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状况为影响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P<0.05)。
3讨论
本调查显示,69.57%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测试得分≥28分,平均为(30.33±6.87)分,患者自我效能感处于良好水平,明显高于国内普通人群[4]。这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取有关,本次调查部分涉及干部病房,由于职业上的优势,离休干部面对各种挑战或新事情的应对能力的总体自信心高于普通人群,此类特殊人群的一般自我效能较高直接影响到本次调查的总体自我效能水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心理护理,多给患者以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以调动其自身的潜能。
本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地位、身体状况等有关,而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等因素无关,与既往报道[5]相符。
3.1家庭地位对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本研究显示,自认为拥有家庭高地位的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高于没有家庭地位的。这说明当患者意识到在家庭里重要性,能得到家人的支持时,会感觉自己更有能力解决问题。健康促进不仅依赖于病人自身,更依赖于家庭和社区;为了有效地预防、治疗疾病和残疾,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家庭支持可以提高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和顺应能力,减少应激事件对个体自尊和自控感造成的损害,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家庭支持在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使患者调整好心态,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2身体状况对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本调查显示,患1种慢性病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高于患2种以上慢性病者。患者同时患有几种慢性病,需要常年治疗,由于病程长,病情易出现反复,预后及疗效不确定,且多伴有各种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康复进展缓慢,病人极易出现负性情绪而对疾病康复丧失信心。良好的健康状况,可让老年人顺利进行其他活动,也能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其作用在任何年龄老人的身上都是一致的。因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患者一定程度的减轻生理及心理上痛苦,有助于增强其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心理护理,多给患者以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以调动其自身的潜能。加强健康教育,给患者提供家庭支持,以提升慢性病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傅华.慢性病的自我管理[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11):988-990.
[2]黄柳清,李春联,余权珍,等.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和生命质量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28-1829.
[3]陈琴,姜小鹰,房晓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顾认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34-238.
[4]任艳,景建玲,文龙,夏海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1):78-80.
[5]徐江华,胡慧.慢性病病人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27):2565-25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