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病人行空肠管营养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6:29: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病人行空肠管营养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中抽取78例,按其营养干预方案分对照组(39例接受普通胃管营养干预)和研究组(39例接受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干预),比较干预效果,如使用抗生素时间、并发症、肠内营养指标等。结果治疗前组间营养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肌酐低于对照组,前清蛋白、清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13%虽低于对照组7.69%,但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接受螺旋型长鼻肠管营养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且安全有效。

关键词:吸入性肺炎;重症脑病;螺旋型鼻肠管;营养;肠内

本文引用格式:李馨.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病人行空肠管营养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19-120.

0引言

重症脑病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吸入性肺炎[1],尤其是气管切开和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可能性较高,进而吸入性肺炎多在此类患者中发病,一旦发病,疾病治疗疗效和疾病预后均受到严重影响。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细菌耐药性高,病情易反复,病程长,预防误吸和反流为降低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临床重视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营养干预方式。已有报告指出,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干预可显著降低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其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现纳入78例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分组讨论此点。


\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按其营养干预方式分组78例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入选标准:①肠内营养干预时间>1个月者;②GCS评分<8分;③患者存在误吸史、呕吐史;④患者血象增高、有痰量增加、浓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患者与其家属均签字同意此次营养干预方式。排除标准:①中途脱落研究者;②先天性精神、智力障碍者;③合并其他疾病者,如内分泌性疾病等。对照组:脑出血1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9例,颅脑损伤18例,年龄22-68岁,平均为(45.3±0.6)岁,女性12例,男性27例;研究组:脑出血1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0例,颅脑损伤16例,年龄22-69岁,平均为(45.6±0.5)岁,女性13例,男性26例。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

1.2方法。均接受痰培养、药敏试验、血培养。根据试验结果判定是否需给予抗生素治疗。由纽迪希亚公司提供螺旋形鼻肠管、鼻胃管和营养液。开始按20-25 kcal/kg.d标准供给热量,再按照其胃肠道耐受性和营养指标调整热量供给。对照组接受鼻胃管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接受螺旋形鼻肠管肠内营养给予,用百普力(由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稳定剂、乳化剂、中链三酰甘油、植物油、柠檬酸、淀粉、乳清蛋白水解物、麦芽糖糊清、水组成),输注速度为每小时100-125 mL。

1.3指标判定。营养干预前后采集其静脉血液,测定其血肌酐、前清蛋白、血清清蛋白等指标。记录其并发症,如胃潴留、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

1.4统计学方法。营养指标等为计量数据(±s)和并发症等计数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3.0版本)中,用t、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指标。治疗前组间营养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肌酐低于对照组,前清蛋白、清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13%虽低于对照组7.69%,但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临床神经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则为重症颅脑损伤,疾病死亡率高、病情重且发展速度快,大部分患者均呈昏迷状态,无法主动进食,且创伤早期时,机体代谢率高,能量耗费大,机体呈低蛋白血症、负担平衡[2]。循环障碍、缺氧、缺血等均会损伤危重症患者肠屏障,也就是说无消化功能障碍和肠道解剖组织缺陷。所以,早期给予营养干预,确保肠道通透性恢复正常,避免肠源性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预后等有利。

颅脑损伤后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报告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大约为25%左右[3],其原因可能与发生颅脑损伤后,患者长时间昏迷,无咽反射或咽反射减弱、迷走神经反射亢进、颅内高压而导致多次呕吐,误吸胃内容物等有关。此外,颅底骨折后口鼻腔分泌物、血性脑脊液也可能会造成吸入性肺炎。临床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吸入性肺炎常用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冲洗和吸引气道中、控制感染、限制液体量、激素治疗等措施。所以,预防吸入性肺炎相当重要。不论患者有无出现吸入性肺炎症状,肠内营养干预中,给鼻肠管、鼻胃管干预,其治疗和预防作用均较为良好。胃肠内营养属于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补给营养的方式。肠内营养满足人体生理特征的给养方式,可协助恢复其肠道功能。近年来,医学界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营养也有了新认识,即若患者存在胃肠道功能,则首选肠内营养干预[4],具有监护简便、费用低,且利于胃肠道形态和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指标P>0.05,提示螺旋型鼻肠管营养干预比鼻胃管肠内营养干预有利。其原因为采用鼻肠管、鼻胃管方式,因其存在质地较硬、插入深度局限,耐受性低,易脱落,且易出现误吸等缺陷,临床应用局限。而螺旋型鼻肠管对人体刺激性小,光滑柔软,不易阻塞管道,与胃管比较,插入更深,一般可达十二指肠部位,营养液可直接进入到空肠或十二指肠部位[5],且插入导管直径细,易护理和放置,舒适安全。因此,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接受螺旋型鼻肠管营养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且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郑祥德,冯清,周文来,等.床旁空肠营养管徒手置入技术在危重症病人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6,23(1):41-43.
[2]沈波,张海娟,李琳,等.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术后不同肠内营养方式相关并发症情况[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6,24(6):359-363.
[3]吴秀玲,罗玉珍,李润华,等.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在ICU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115-117.
[4]郭奖励,唐洁,马梅.经鼻胃管及鼻空肠管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171-172.
[5]王燕宏,周峰,李新毅.重症脑卒中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8):2173-2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9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