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6:23: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按照年龄将患者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患者的所患疾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部位。结果通过对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分析得知,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比其他年龄组患者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部位多发生在人体下呼吸道;从患者所患疾病与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可以得知,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院内感染例数最多,严重损伤次之、余下依次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年龄大者更易发生院内感染,所需要接受的感染治疗更多,需要加大护理管理工作力度,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规范院内感染工作具体路径,做好防范院内感染工作,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徐梅香.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372-373.

0引言

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复杂,免疫力较低,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同时,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如医务人员未按规定进行无菌操作、监护室管理不到位等,加强监护室感染防范管理至关重要[1]。鉴于此,本文将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85岁。患者所患的基本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1.2方法

参考我国现行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根据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记录与诊断结果判断患者是否为院内感染。通过分析诊断结果,进而分析患者所患的基础疾病与院内感染部位之间的关系。

1.3统计学方法

SPSS 17.0为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处理软件,借助2对用百分数表示的计数数据进行检测,不同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标志为检测所得P<0.05。

2结果

2.1感染发生率


随机选取的40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9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50%。

2.2患者年龄与发生感染的关系

根据统计结果得知,年龄在30岁以下的患者感染例数为1例,占比11.11%,年龄在30~60岁的患者有2人发生院内感染,占比22.22%,60岁以上的患者有6人发生院内感染,占比66.67%。

2.3感染部位统计

下呼吸道部位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最多,为5例,是院内感染的高发部位,胃肠道发生感染2例,泌尿道发生感染1例,上呼吸道发生感染1例,见表1。

\

 
3讨论

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免疫力较低,病情相对危重且复杂,在住院期间受来自于医护人员、患者自身和监护室环境等多方面危险因素影响,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大[2]。若医护人员防范感染意识不足,在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患者所患有的基础疾病使其身体虚弱,免疫力较低,同时,患者对院内感染防范知识并没有过多了解也会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此外,若想减少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率,必须对监护室环境条件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日常消毒工作的进行,并保证清洁工作质量,减少患者与感染源的接触。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好抗生素的使用量,防止患者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下呼吸道感染常伴随着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插管、雾化吸入、吸痰以及呼吸机的使用等过程的发生而出现。显然,重症监护室患者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需要更多的侵入性治疗。因此,应保障重症监护室卫生质量,在治疗过程中确保无菌操作,从根本上预防院内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3]。首先,制定监护室管理制度。室内应保持整洁干净,将室内各种仪器及患者生活物品排放整齐,每天都要安排专人对监护室进行打扫清洁并消毒,无关闲杂人士不得允许出入监护室,减少监护室人流量,减少患者与感染危险因素的接触机会。建立监护室卫生检查标准,安排专人定期对监护室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并在监督检查中不断修改完善卫生标准与监督制度。其次,规范侵入性治疗步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治疗前应认真洗手并进行消毒,操作时戴好一次性手套确保无菌。此外,做好预防工作。做好预防工作主要是指提前通知患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评估其生命体征和健康参数,做到有针对性地减少感染的发生。最后,必须提高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侵入性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确保无菌操作有效进行。例如,患者在吸痰前,医护人员必须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并带好无菌手套,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的进行次数。认真清洁穿刺部位,按照规定定期对无菌敷贴进行更换。严格保证监护室的清洁消毒工作质量,保持监护室干燥通风。

综上所述,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要想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率,必须加大院内感染防范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监护室卫生标准、管理制度及卫生监督制度。

参考文献

[1]席建宏,张红丽,谢秀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1(1):124.
[2]李静静.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50):186,189.
[3]徐亚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简述[J].健康周刊,2017,2(11):70-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9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