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在发热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5:34: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持续或间断发热3天以上的门诊患者共200例,行血常规检查,同时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行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分别计算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结果72.5%的患者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可见异常改变,包括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中毒颗粒、单核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分布增多等改变,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中毒颗粒是血常规检测不出来的,也是发热患者比较常见的血细胞形态改变。结论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可对发热患者的病因进行判断,可避免临床上的误诊及漏诊,并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故发热患者应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和涂片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且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发热;血细胞形态学;病因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杨青.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在发热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02-203.

0引言

发热是呼吸内科及血液内科门诊最常见、病因较复杂的疾病之一。对发热原因的有效判断是对症治疗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一些恶性病变或者对患者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引起的发热,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可能影响其治疗和预后效果[1]。发热患者常规的检查为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时,对于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数量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等系列项目检测较为准确,但当红细胞尤其白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时,自动化的仪器通常均不能准确检测,而必须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2]。因此,本研究选择了200例发热患者,同时行血常规及涂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分析以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末就诊的持续或间断发热3 d以上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其中男性109例,女性91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15~84岁,平均57岁;已排除既往患血液病、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病等可引起血象改变的疾病的患者、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及半年内有使用过影响血细胞功能相关药物的患者。

1.2方法

采集患者静脉血2 mL,置于真空采血管中,与其中的EDTA抗凝剂充分混匀后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同时另取耳垂或手指尖血约10μL制备成血涂片,血涂片应厚薄均匀、血膜头体尾分明,遵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自然干燥后经瑞氏-姬姆萨染色液染色约10 min(滴加瑞氏-姬姆萨染色液A液覆盖全片,染色30 s后加入瑞氏-姬姆萨染色液B液,用洗耳球吹微风,使两液混合均匀),显微镜镜检,首先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并观察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及血小板分布情况等,并统计相应概率加以分析。血涂片检查过程均由有经验的检验医师1 h内完成。

1.3观察指标

血涂片镜检时先用低倍镜观察细胞染色情况,通过观察每个视野下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分布情况以初步判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总数,且是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一致。然后用高倍镜观察白细胞及红细胞。正常外周血涂片可见到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细胞分类时可见到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即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本研究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时需主要观察:(1)白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异常白细胞的阳性率;(2)红细胞的形态变化;(3)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变化。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需记录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

2结果

2.1白细胞总数改变


依据血常规结果,123例患者(61.5%)白细胞总数增高、54例患者(27.0%)白细胞总数降低、23例(11.5%)白细胞总数正常。

2.2异常白细胞的形态改变

依据血涂片结果,其中48例患者可见异型淋巴细胞、97例患者出现单核细胞比例增高、125例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7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可见中毒颗粒、1例患者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9例患者伴核左移。详见表1。


\
 

2.3红细胞的总数及形态改变

依据血常规及血涂片结果,其中18例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减少,21例患者出现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及(或)分布异常,详见表2。


\



2.4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异常

依据血常规及血涂片结果,其中41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分布增多,22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分布减少,且2例患者出现血小板数目血常规与血涂片不符,详见表3。


\

 
3讨论

3.1基本研究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且病因较复杂,诊断较困难,最常就诊的科室是呼吸内科和血液内科,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感染、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化验、X线片或CT等检查发现患者发热的病因才是最重要的。早期对发热疾病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展开科学、有效的处理,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然而,伴随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该种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日益严峻,导致部分发热疾病患者的血液内细胞未能表现出相对明显的数量改变,因而在临床诊断期间容易忽略其形态学检验[3]。

血细胞主要指的是在血液当中存在的细胞,人体产生疾病之后,身体的血细胞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与机体产生病理方面的改变有一定的联系,血细胞的质变、量变都能对造血功能紊乱进行准确反映,发热在临床方面具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相关调查发现发热患者随着病情的情况变化,可能会造成血细胞计数和形态方面产生非常明显的改变,通过对患者的血细胞进行检查,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是非常有利的。血细胞分析仪在诊断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假阳性,所以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一定要与血液涂片进行结合,观测血细胞的形态[4]。

3.2本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中123例出现白细胞总数增高,占61.5%;而54例患者白细胞总数降低,占27%;还有23例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占11.5%。在进行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时还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中毒颗粒、原始细胞、核左移等白细胞的形态及成熟异常,其中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患者比例较高,但其缺乏特异性。一般来说细菌性感染最易引起白细胞形态的改变,其中以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最为多见,包括中毒颗粒、空泡形成等;而病毒性感染常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异型淋巴细胞出现也较为常见[5]。本研究中24%的患者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典型的DowneyⅠ型(泡沫型)、典型的DowneyⅡ型(不规则型)、典型的DowneyⅢ型(幼稚型)及其他各种形态的异型淋巴细胞。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出现较多的5例患者,白细胞总数均增高,异型淋巴细胞>10%,同时伴有单核细胞比例增高,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中一例可见到原始细胞的患者后经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与李卫芳、杨贝等人的研究相似[6-7],但宋育智等人的[8]的研究分析和本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考虑可能因为地域差异、研究当年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样本数量差异等因素,导致影响此次的研究结果。

在观察白细胞的同时,通过血常规结果可见还有少数患者贫血,且这些患者追问病史可发现多数是因为其他系统疾病引起贫血,与发热无关。而少数患者是发热时间较长引起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有异常。在血涂片中还可观察到血小板的分布情况,其中血小板增多的患者后经其他检查均为细菌感染,但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多数为病毒感染或混合感染。而其中两例患者血小板数血常规与血涂片不符,一例患者血常规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而患者无任何出血症状,血涂片发现其血小板数量并不少,且多为成小堆分布,考虑为EDTA抗凝无效导致(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而另一例患者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数量正常,但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分布减少,考虑存在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等影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总数。

3.3结论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采样方便、用血量少、收费较低,最重要的是人工检测结果直观准确。众多研究均表明血细胞形态分析在发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各系统血细胞形态的分析,可为临床提示发热的病因、指明下一步检查的方向以及患者恢复阶段的疗效分析。

综上所述,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对发热疾病的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小平.发热病人病因判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应用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4):27-30.
[2]郭明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7):3441-3444.
[3]周真珍,宋俐君.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认断中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4):78-80.
[4]赵全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2):222-223.
[5]张晓进,赵建梅.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J].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Electronic Version),2016,16(43):166-167.
[6]李卫芳.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发热患者进行血涂片人工镜检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2):290-291.
[7]杨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应用观察[J].包头医学,2016,40(4):198-199.
[8]宋育智,董艳.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4):670-6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9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