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癌性疼痛患者通过穴位贴敷治疗的治疗效果与机理。方法将我院针灸科收治的86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西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和仅使用西药治疗对于癌性疼痛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穴位贴敷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的治疗效果更好,能使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关键词:癌性疼痛;穴位贴敷;机理探究
本文引用格式:张华东,栾世顺,李庆盟,等.穴位贴敷治疗癌性疼痛的机理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38-239.
0引言
癌性疼痛是临床恶性肿瘤患者最痛苦与多发的症状,患者一旦出现癌性疼痛情况,将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1]。随着我国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中医治疗癌性疼痛已经慢慢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使用中药治疗的副作用小并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少[2]。本文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86例癌性疼痛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探讨分析研究癌性疼痛患者通过穴位贴敷治疗的治疗效果与机理,为后期癌性疼痛的预防与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针灸科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癌症原发病:肺癌38例,肝癌22例,胃癌26例。癌痛程度:轻度疼痛40例,中度疼痛34例,重度疼痛1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52~74岁,平均(62.56±4.38)岁;治疗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54~73岁,平均(63.48±4.7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患者使用西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本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生产厂家: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125],每次10 mg,每日2次,连续服用,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穴位贴敷消肿止痛贴(国药准字:B20020890;陕西摩美得气血和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穴位贴敷消肿止痛贴的成分主要为薄荷脑与沙蒿子,穴位贴敷消肿止痛贴的结构为多糖物质,具有较为理想的渗透性与吸水性,成为我国第1例天然植物的药型载体。穴位贴敷消肿止痛贴是由药贴与药液分装的专利产品(专利号:ZL 97 1 17051.7);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选用:乳香6 g、醋延胡索10 g、没药6 g与醋五灵脂10 g等。取患者阿是穴等主要穴位,并配合2个左右的辅助取穴。比如患者若出现肺癌疼痛,则选择孔最与肺俞等辅助穴位。对贴敷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后将消肿止痛贴专用药液与中药配方颗粒调成糊状,分别置于止痛贴上,将止痛贴贴于相关穴位,每日更换1次,连续贴敷2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1)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疼痛对患者的睡眠与生活基本没有影响。(2)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疼痛对患者的睡眠与生活有一定的影响。(3)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更加严重,疼痛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癌性疼痛患者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针对性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表格的计数资料采用2进行检验,并采用率(%)表示,穴位贴敷治疗和仅使用西药治疗对比中,当(P<0.05)为差异显著,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癌性疼痛是肿瘤中非常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症状[3]。癌性疼痛主要指的是肿瘤引发的疼痛感,主要引发原因为肿瘤对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造成压迫或侵犯患者的骨膜、骨骼与脏器等部位,引起的局部溃疡与坏死而产生的疼痛[4]。我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穴位贴敷通过对患者局部与全身的调节,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5]。
将患者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对患者加用穴位贴敷消肿止痛贴,将多种中药配方颗粒与专用药液贴敷于体表特定部位,被人体吸收后直达病灶部位,以达到消肿与止痛的作用,遵循通络散结、理气活血与止痛消肿的原则,将消肿止痛贴专用药液与中药配方颗粒调成糊状,促进人体的吸收,有利于增强药效。通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有效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有利于有效的控制癌痛对于患者的影响[6]。
本次研究中在患者肝俞、胃俞、肺俞等穴位上贴敷消肿止痛贴,配合中药颗粒治疗,缓解疼痛效果明显。这是因为其俞穴配合该经远端取穴,二者相互配合能够起到疏肝理气、活血散瘀的效果,对药物的吸收也更好。而中药颗粒中的醋延胡索、醋五灵脂、乳香、没药均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果。穴位疗法与中药方法联合使用,如虎添翼,在临床上提高了疗效[7]。
本文通过我院针灸科收治的86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患者使用西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穴位贴敷治疗和仅使用西药治疗对于癌性疼痛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口服西药加用穴位贴敷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探讨分析研究癌性疼痛患者通过穴位贴敷治疗的治疗效果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刘长伟.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7,37(9):1552-1555.
[2]李丹青,孙玲玲,林洁衡.局部外敷五味双柏散对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2):177-180.
[3]丁庆学,王德学,李凯歌,等.酒客降脂外敷茶疗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机理初探[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9):2549-2551.
[4]忻耀杰,柴宇琪,魏慈芸,等.消喉斑汤治疗喉癌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机理预想[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7,8(4):75-78.
[5]张史青,钟曼茜,曾凤,等.黄皮精油对莲雾果实软腐病抑制机理的初探[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7,23(2):48-51.
[6]钱嘉.多瑞吉、美施康定和奥施康定在晚期癌痛治疗中的成本-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9):63-64.
[7]丁海斌.中药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其肝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5):787-7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