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胸痛中心建设下急诊科护士心电图知识培训方法与效果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2:52: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在胸痛中心建设下培训急诊科护士的心电图辨别能力,探讨其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由胸痛中心成立培训小组,参与自编培训教材,采用分阶段、分层次、情景模拟、PBL等教学方式对胸痛中心急诊科41名护士开展20学时的心电图知识培训。结果经胸痛中心小组培训后,41名急诊科护士心电图理论、操作及实例分析考核合格率为90.2%-100%,不合格者经二次补考后均通过考核。结论胸痛中心建设下急诊科护士经过分阶段、分层次、情景模拟、PBL等教学方式培训后,均能够独立完成胸痛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提示针对性综合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胸痛中心;心电图;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覃晓波,吴雪.胸痛中心建设下急诊科护士心电图知识培训方法与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375-376.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Electrocardiogram Knowledg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st Pain Center

QIN Xiao-bo,WU Xue*

(Liu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Liuzhou Guangxi)

ABSTRACT:Objective To train the ecg discrimination abilit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st pain center,and to discuss the training method and effect.Methods A training group was set up by the chest pain cent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lf-compiled training materials.41 nurs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chest pain center were trained in ecg knowledge for 20 periods by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tages,levels,scenario simulation and PBL.Results After the training of chest pain center group,the qualified rate of electrocardiogram theory,operation and case analysis of 41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was 90.2%to 100%,and the unqualified passed the examination after the second make-up examination.Conclusion After training by stages,levels,scenario simulation,PBL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st pain center can independently complete the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suggesting that targete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effect of nurses.

KEY WORDS:Chest Pain Center;Electrocardiogram;Teaching

0引言

胸痛中心1981年始于美国,于2013年9月在我国正式启用自主认证体系。我国的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已成为国际上第三个认证体系[1]。胸痛中心(CPC)[2]的建设是为急诊胸痛患者提供快速的就诊通道,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以保证有效的救治,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以胸痛三联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肺动脉栓塞)为主要疾病引起的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就诊时间。2016年8月,我院胸痛中心正式成立,经过一年的建设,医院经历了从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到培训教育、规范诊治流程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历程,于2017年8月通过第四批次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由于急诊科的诊疗特性,急诊科的护士常常是最快最早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为了给急诊科重症及急性胸痛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急诊科护士学习如何快速准确的识别心电图是重中之重。心电图的检测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方便、快捷方法,是目前急性胸痛患者的必要检查之一。然而,心电图具有临床复杂性、多样性等特性,故心电图的学习成了急诊科护士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探索如何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电图操作及判读能力是目前胸痛中心的学习重点之一,提高临床培训质量,是我们胸痛中心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回顾样本研究方法,回顾我院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通过成立胸痛中心的培训小组,有小组成员参与编写适合急症科护士的心电图教材,采用针对性、多层次、PBL、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开展临床心电图的教学,并取得较好培训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急诊科在岗护士41名,其中女性37名,男性4名,年龄为20-48岁,平均年龄28岁;学历:本科11名,大专30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15名,护士22名。

1.2培训方法

1.2.1成立培训小组组建胸痛中心心电图知识培训小组。由急诊科科室主任1人、心电图技师1人、主管护师2人,共4人组成。小组成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优良的综合教学品德及教学修养。

1.2.2编写教材由培训小组参照陈新等[3]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教材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及急诊科护士的临床特点编写大纲及心电图教材课件,主要内容包括正常心脏传导系统电生理知识;正常心电图特征及各波段正常值;心电图机操作流程;常见异常心电图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心电图诊断知识等,重点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判读。

1.2.3教学安排(1)学员分组:41名护士根据团队制排班分成五个小组,每组8-9名。(2)学时安排:整个课程分3个阶段讲授,第1阶段理论知识的培训,10个学时;第2阶段实践技能的培训,5个学时;第3阶段情景模拟演练的培训,5个学时;总培训20学时,每周4-5个学时。第1阶段授课时间为周二、周五下午,一课双讲,护理人员可任选1d参加,以确保人员不缺课。

1.2.4培训方式第1阶段--理论知识的培训阶段:采取集体授课模式,应用自编教材作为参考教材,选择针对性、多层次、PBL等多媒体模式开展教学。以急诊科护士掌握心电图的基本概念知识,灵活运用至临床为目标,围绕心电图的基础知识进行,针对心电图的基本概念、产生原理、参数、操作、常见心电图判别和心电监护的特征等方面开展授课。心电图授课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普通、急症、危重患者心电图,开展阶梯式教学。授课过程中以急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特征为重点,希望做到纲举目张,进而提高学员对急诊心电图的认知能力[4]。本阶段课程安排如下:正常心脏传导系统电生理知识2个学时;心电图机操作技能及正常心电图的判断2个学时;起源异常、传导异常等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表现4个学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表现2个学时,共10个学时。

第2阶段--实践技能的培训:采用针对性、多层次、PBL等多媒体模式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题,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模式,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开展学习交流[5]。本阶段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材料准备:培训小组根据自编的心电图大纲,将教学内容分学时开展,每个部分的内容需要具备心电图基本特点、典型的心电图图像、患者的基本病史等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实例开展讨论交流,全程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学生可积极踊跃发言提问,授课教师针对相关问题给予答疑;(2)自学:急诊护士可以在课余时间,自行寻找相关教学图书,开展自学或小组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小组交流:将急诊科护士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材内容中的思考问题进行组内讨论,然后再开展组间讨论,培训小组根据讨论疑点、难点进行讲解、分析和总结;(4)临床训练:临床训练授课内容要求以心电图机的操作和常见危重心电图的判读为重点。急诊护士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知道下深入临床,首先需要掌握心电图机熟练迅速的操作。在熟练操作心电图机的基础上开展心电图判读,要求学员可以准确、快捷的辨别急危重症心电图。最后,以独立操作完成1分心电图为标准,授课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和点评。本过程需要在授课教师指导并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情况下开展。本阶段课程安排如下:材料准备1和学时,小组交流2个学时,临床训练2个学时,共5个学时。

第3阶段--情景模拟演练培训:培训小组设立院前急救、基层医院转院、自行来院、院内突然发病等不同情形的胸痛患者采集心电图的情景。要求急诊护士学员自行完成一系列的接诊患者,采集主要重点病史、完成心电图机操作及判读,授课教师根据各小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此阶段课程安排为每小组1学时,共5个学时。

1.3评价方法

培训前后分别采用多模块综合考核[7],从以上3个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对每位护士进行考核,每个阶段单项分值为100分,每项考核成绩达≥85分为单项合格。(1)第一阶段:理论知识的培训考核:理论知识考试为闭卷考核,主要考查学员心电图基本知识理念的掌握情况;(2)第2阶段--实践技能考核:由1名护士模拟患者,41名护士逐一进行心电图操作考核。评价指标:导联线连接正确;心电图机操作顺序正确;打印出的心电图报告单符合要求;(3)第3阶段--情景模拟演练培训考核:要求急诊护士可以顺畅完成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授课教师选取41分不同病种心电图案例,要求每位学员随机抽取1分心电图进行报告分析,培训小组教师当场点评。

2结果

培训后全科护士3项考试合格率:理论知识考核合格39人,达95.1%;操作技能考核合格41人,合格率100%;实例分析合格37人,达90.2%。理论知识考核及实例分析未合格者经单独指导和强化自学,均于1周后补考达标。均能独立完成急诊患者的心电图检查。

3讨论

急性胸痛患者到急诊科就诊,第一时间接触患者的是急诊护士。且急性胸痛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猝死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根据胸痛中心建设要求,急诊护士应在10min内快速采集首份心电图心,并对复杂、高危心电图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型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高血钾等。因而加强急诊科科护士心电图知识培训是提高该科护士专科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在短期内达到培训效果,我们结合临床实际设置培训课程,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组织全员培训,激发了护士学习心电图知识的兴趣,加强了护士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心电图理论知识与具体病例相结合使枯燥难记的心电图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记,加快了学员掌握心电图理论知识的进度。通过情景模拟培训护士在组织之下,运用个人掌握的专业知识对心电图进行讨论,锻炼了其思考能力与交流能力,巩固了专业素养,为胸痛中心的运行需要高质量的护理工作[8]。综上所述,本次培训从教学内容、教授方法、时间安排、考核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进,使全科护理人员在较短的时间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

 
参考文献

[1]王焕东,张艳.胸痛中心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019-1021.
[2]霍勇.积极推动胸痛中心认证,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4,8,42(8):637-638.
[3]陈新,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144.
[4]余锋,信梦雪.降阶梯思维在急诊心电图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11):1707-1708.
[5]Mc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s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8):859-867.
[6]霍洁,于东明,郭伟.急诊专科人才培养方法初探[J].医学信息,2015,28(11):9-10.
[7]陈运香,李运梅,赵嘉.护理学基础课程实施多板块综合考核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6):70-72.
[8]张维,保春萍,杨丽霞,等.胸痛中心STEMI患者直接入导管室行PPCⅠ治疗的护理对策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4):477,5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8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