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0-20 14:11: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者 150例,2015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为研究时段,均进行 ECG、DCG 检查,比较检出率以及心率变异性。结果 DCG 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显著较 ECG 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PNN50、rMMSD、SDNN 与其他室性心律失常相比,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DCG 可有效提高小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小儿心律失常;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凡秀娥 . 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174,181.

0引言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具有无创、简单、快速等优点,在诊断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方面具有定性、定位效果,但是常规 ECG 仅仅可以暂时性地记录患者心电图,对于一过性的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极易出现漏诊,现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 ECG 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随机选定 2015 年 5 月至2018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者 150 例展开研究, 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者 150例,2015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为研究时段,女性 62 例,男性 88  例,年龄在  1-10  岁,平均年龄为(5.52±2.06)岁;病程在3-20d,平均病程为(16.52±3.26)d。排除合并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方法

1.2.1ECG
采用常规心电图(型号:9130P;生产企业:日本光电公司)扫描,走纸速度 25mm/s,保证基线未受到干扰,期间患者应保持情绪平稳,获得清晰图像,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1.2.2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
采用动态心电图机(型号:MAECG-200),记录患者 24h的电信号以及心电图,期间患者应保持情绪平稳,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1.3.1检出率
包括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

1.3.2心率变异性
从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几方面的 PNN50(相邻正常 RR 间期的差值在 50ms 以上的百分比)、rMMSD(连续 RR 间期的差值均方根)、SDNN(正常 RR 间期 24h 的标准差)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用 SPSS24.0 软件统计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 (±s) 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n/%) 表示,行    检验,P<0.05 表示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检出率对比
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DCG 的显著较 ECG 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 1。

\

2.2分析 ECG 检测心率变异性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 PNN50、rMMSD、SDNN 与其他室性心律失常相比,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 2。

\

3讨论

心律失常在儿科的发生率极高,及早区分心律失常的良恶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规心电图因为诊断时间较短,极易出现漏诊现象,往往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3,4]。动态心电图无需患者刻意配合,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对于婴幼儿,由于认知功能、配合度较差,不能准确描述自身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采用 ECG 检查可及早发现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情况,有效弥补了 DCG 的不足,为临床医师治疗患者疾病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参考依据 [5,6]。临床有研究显示:心率变异性如果降低,则表明患者交感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对心脏的自主平衡造成了破坏,降低了心肌电的生理稳定性,进而引发期前收缩,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一般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与恶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成正比 [7,8]。本文研究示: DCG 检出率显著较 ECG 的高,P<0.05;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 PNN50、rMMSD、SDNN 与其他室性心律失常相比, P<0.05。证实了 DCG 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作为小儿心律失常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参考、借鉴价值较高。

但是本研究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样本研究容量较小,研究时限过短等,对结果一般性有所影响,因此对于 DCG 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容量,延长研究时段,为临床评估 DCG 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准确性、有效性,提供更加严谨、科学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小儿心律失常患者采纳 DCG 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检出率,明确疾病类型,最大限度降低漏诊率,安全有效,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迪力拜尔·买买提 . 小儿严重心律失常 54 例临床诊断处理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32):133-134.
[2]郑慧芬 . 常规与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诊断中的价值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1(9):1300-1301.
[3]解凤英 , 范秀华 , 梁朝霞 , 等 . 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诊断中的意义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6):7144-7146.
[4]杨海霞 . 动态心电图在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医疗装备 ,2016,29(3):155-156.
[5]廖海涛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比较 [J]. 当代医学 ,2016,22(18):39-40.
[6]李英莲 , 吴志平 . 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 [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3(21):34-35.
[7]刘娜娜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比较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22):88-89.
[8]路丽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26(18):4211-4212.

《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20/2018102002121971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2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