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14:42: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采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7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1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与135例研究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之间临床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经过对比后,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水平差异小(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PaO2、pH值、SaO2水平更高,PaCO2水平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心率及呼吸频率差异小(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心率及呼吸频率更低(P<0.05)。结论在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使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得到改善,进一步维持心率及呼吸频率稳定性,确保整体治疗效果,具备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阻塞性肺炎;呼吸衰竭;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冷秋平,赵燕霞.探讨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43,49.

0引言

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类型,阻塞性肺炎以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位膨胀及气腔壁破坏为主,通常见于老年群体[1]。该疾病主要以肺部为发病部位,但病情严重时也可导致呼吸衰竭等情况发生,当两种疾病合并存在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通过有效治疗方法确保患者生命安全[2]。本次研究对我院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之间临床效果的差异性,具体内容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7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135例对照组与135例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男性77例,女性58例,年龄为18~98岁,平均(51.75±11.39)岁;研究组男性80例,女性55例,年龄为18~98岁,平均(52.21±10.82)岁。所有患者中汉族有141例,少数民族有129例。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过相关检查后,均符合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②以自愿为原则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治疗、解痉治疗、平喘及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等。

研究组: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所采用的呼吸机型号为飞利浦伟康V60无创呼吸机,面罩来自国产品牌,通气模式设置为S/T,以12~18次/min作为呼吸频率,吸气压力为8 cmH2O,呼气压力开始于2 cmH2O,其中吸气压力15 min后开始上调至12~20 cmH2O,呼气压力上调至4~8 cmH2O,使氧浓度维持于30%~50%,确保外周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治疗时间为2~4 h/次、2~4次/d,按照患者病情逐渐减少治疗间隔时间。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加以对比分析,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

(2)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并加以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气指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水平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PaO2、pH值、SaO2水平更高,PaCO2水平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2.2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两组治疗前心率及呼吸频率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心率及呼吸频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

 
3讨论

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阻塞性肺炎具体发病机制,主流观点认为可能与环境污染、吸烟、粉尘刺激等相关因素有关,同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白介素8等多种炎性因子均参与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吸氧治疗为主[3-4]。当阻塞性肺炎病情进展后通常会并发相关疾病,其中以呼吸衰竭最为常见[5]。

呼吸衰竭属于医院呼吸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肺通气与换气功能性障碍,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发生,进而导致患者生理功能及代谢功能出现紊乱[6]。目前临床上针对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以机械通气为主,但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存在一定创伤性,整体局限性较大,因此需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无创呼吸机主要通过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通气治疗,由于该方法不需将气管切开,因此相较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而言更具无创性,不仅能够有效治疗低氧血症,还可防止呼吸机依赖情况发生,有助于确保患者生活质量[7-8]。

通过研究可发现,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水平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PaO2、pH值、SaO2水平更高,PaCO2水平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心率及呼吸频率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心率及呼吸频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通过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使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改善,还能够进一步维持心率及呼吸频率稳定性,确保整体治疗效果,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卢运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4):98-99.
[2]Xiao B,Wang M,Hu X,et al.Antibiotic de-escalation principl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pneumonia[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3(4):1485-1489.
[3]唐燕.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辩证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9):39-41.
[4]宋治,陈红艳.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02-103.
[5]Miravitlles M,Cosío BG,Arnedillo A,et al.A proposal for the withdrawal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atory Research,2017,18(1):198.
[6]刘青.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4):38,41.
[7]多琦.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效果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061-1062.
[8]陈俊凡,方燕燕.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价值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11):156-157,1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