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焦虑度(SAS)、抑郁度(SDS)、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极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脑梗塞;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李宏英.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357,359.
0引言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中常见的突发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中被认为是由于患者脑部供血发生障碍,从而导致患者脑部出现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与威胁[1]。为了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0例,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63~75岁,平均(68.29±2.63)岁;对照组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60~80岁,平均(68.43±2.7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过病理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不愿进行配合的患者。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已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能够充分休息,对患者取平卧位,并于2 h为患者进行翻身拍背,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其次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及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严禁患者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最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例如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跳频率、呼吸以及体温等。
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措施干预。①病房护理:首先需要对患者提供优质的病房,确保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能够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其次需要对病房做好定期消毒工作,预防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此外还需要对患者病房的温湿度进行控制,确保患者病房的舒适。最后需要对患者的探视时间进行控制,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②用药指导: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用药较为繁琐,有部分患者对药物的服用时间、服用剂量以及服用方式不太了解,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用药方式的说明,并且对无法自行服药的患者予以服药护理。同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治疗服药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观察。③观察患者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若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则需要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处理。④饮食指导: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详细指导,嘱咐患者使用低脂肪的食物,并多补充维生素,严格对食物中的热量摄入进行控制,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⑤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心理状态、家庭条件等因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对患者进行相关脑梗塞知识的宣教,并对患者进行脑梗死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并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阐述,同时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后,对患者进行当前病情的讲解,使患者能够明确当前疾病的情况、特点等,并对治疗的方式等对患者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家属所提出的质疑与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且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需要保持态度温和、放低语速等方式与患者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尊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采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进行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水肿、便秘、肺炎、出血转化等。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2表示及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和t表示及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后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通常会对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压力以及生活压力,再加上患者均属于清醒状态,因此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茫然、无奈、抑郁等消极情绪,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极易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
根据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与抑郁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度与抑郁度,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度。此外,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因此我们认为,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最后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我们认为,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度与抑郁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易萍.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101-102.
[2]姜莹莹.全程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79-180.
[3]段长妹,刘先芬.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8):178-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