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科多重耐药菌感染(MDRB)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84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做为此次回顾性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92例)和MDRB组(92例),对184例患者数据进行归类和分析,包括基本疾病、基础情况、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吸烟情况、长期卧床情况、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情况、MDRB珠药敏情况。结果从单因素数据分析可以得出,MDRB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大于14天、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碳青霉稀类抗生素、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机械通气、吸烟、长期卧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均高于常规组,说明这些都是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患者留置胃管以及住院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几率越高,不过对于误吸风险的患者,早期留置胃管能够减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几率,同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以及激素的使用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几率也就越高。结论呼吸科患者因为多种危险因素而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包括住院时间、抗生素以及激素的使用、留置胃管和留置尿管的时间,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在治疗时应当进行密切的关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几率。
关键词:呼吸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李艳红.探讨呼吸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172.
0引言
本文就呼吸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做出相关研究,其结果如下。
1所有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84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做为此次回顾性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MDRB组,92例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2/40,92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1/41。
纳入标准:(1)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2)患者临床资料为两次以上痰培养细菌呈阳性并且为同一菌株。
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伴有或者不伴有胸腔积液;(2)胸片CT显示间质性病变或者斑片状、片状浸润影;(3)伴有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包括咳痰、发热、咳嗽;(4)白细胞在通过血常规检查显示计数升高相助或者计数明显降低[1]。
上述184例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患者或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经过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通过。
1.2探究方法
将184例患者的相关原始病历记录和数据进行查阅和统计。
1.3观察指标
经过查阅后,对以下数据进行归类和分析:(1)基本疾病;(2)基础情况;(3)机械通气;(4)侵入性操作;(5)吸烟情况;(6)长期卧床情况;(7)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情况;(8)MDRB珠药敏情况。
1.4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184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采用Logistic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多重耐药菌感染单因素对比分析
将184例患者数据进行汇总,常规组患者年龄为71.9±15.4(岁),住院时间大于14天的有51例(55.4%),男性有62例(67.39%),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有22例(23.9%),应用碳青霉稀类的有19例(20.6%),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有38例(41.3%),留置胃管的有29例(31.5%),留置尿管的有27例(29.3%),脑血管疾病的有26例(28.2%),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57例(61.9%),肠道疾病的有16例(17.3%),心脏病的有63例(68.4%),吸烟者43例(46.7%),机械通气者有26例(28.2%),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者27例(29.3%),长期卧床者50例(54.3%);观察组患者年龄为77.0±12.4(岁),住院时间大于14天的有82例(89.1%),男性有60例(65.2%),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有42例(45.6%),应用碳青霉稀类的有40例(43.4%),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有53例(57.6%),留置胃管的有53例(57.6%),留置尿管的有59例(64.1%),脑血管疾病的有41例(44.5%),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70例(76.0%),肠道疾病的有36例(39.1%),心脏病的有76例(82.6%),吸烟者72例(78.2%),机械通气者有39例(42.3%),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者39例(42.3%),长期卧床者69例(75.0%),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MDRB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大于14天、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碳青霉稀类抗生素、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机械通气、吸烟、长期卧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均高于常规组,说明这些都是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因素对比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回归系数为0.43±0.14,住院大于十四天回归系数为0.87±0.18,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回归系数为0.28±0.14,留置胃管为0.59±0.17,留置尿管回归系数为0.44±1.4,患者留置胃管以及住院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几率越高,同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以及激素的使用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几率也就越高[2]。
3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便是留置胃管,由于留置胃管通常会使得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的情况,导致胃部到下呼吸道的通道形成逆行,从而促使胃液反流,导致患者出现误吸的状况,使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攀升[3]。在下呼吸道中,误吸能够使得咽部的细菌进入,从而出现吸入性肺炎的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利影响,所以在患者情况有所好转后,应当及时的将胃管拔出[4];然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对多重耐药菌感染也有一定的影响,抗菌药物的多种使用会使得患者的人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从而促使革阴性杆菌生长迅速,导致菌群失去平衡,因此对于抗生素以及激素需要科学合理的使用[5]。
综上所述,呼吸科患者因为多种危险因素而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包括住院时间、抗生素以及激素的使用、留置胃管和留置尿管的时间,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在治疗时应当进行密切的关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赵丽丽,王东亮.呼吸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06):640-642.
[2]叶丽芬.风险评估在呼吸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8,39(12):2389-2390.
[3]靳爱红.有效降低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9):99-100.
[4]龚媛媛.多重耐药菌感染抗感染治疗策略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7):184-185.
[5]范亚霞,张嫘,邢欢,等.2015—2017年我院神经重症科及部分科室多重耐药菌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21(04):416-4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