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核心肌群训练与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全部采用康复护理;另在观察组中加用核心肌群训练,评估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联合采用核心肌群训练与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加快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核心肌群训练;康复护理干预;术后康复
本文引用格式:付菲云,朱慧芳.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促进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366,373.
0引言
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但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与康复效果,则很大程度上受到临床护理干预的影响[1],本研究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后采用核心肌群训练与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全部符合《“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提到的诊断标准[2],入组时间是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有患者均在椎间孔镜下实施髓核摘除手术,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椎间盘感染、胸腰椎侧弯畸形等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脊椎、四肢外伤史与手术史;精神疾病;严重腰椎管狭窄;骨质明显增生;腰椎滑脱;椎弓峡部裂;严重外伤;造血系统疾病;重大器官功能性障碍。对照组50例,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30~47岁,平均年龄(39.56±1.28)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29.57±5.92)个月。观察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1~49岁,平均年龄(40.26±1.49)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30.17±2.56)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康复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和效果、正确的体位摆放、坐起和下床行走方式;②饮食干预:以纤维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主,保证按时、按量用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③疼痛干预:术后在硬板床上休息,可稍微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和神经根的粘连。四头肌静止收缩,收缩5s然后放松,休息10s后再次收缩,重复练习10次。踝关节背伸5s、跖屈5s,顺时针转5圈、逆时针再转5圈,以上为1组,练习3组。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抬腿练习,单腿直立抬高<60°,停顿15s后换腿,交替进行20次;④康复训练:术后3d采用五点支撑法、拱桥式、飞燕式等方法训练腰背肌力,每个动作20~40次/d,训练3周,出院前叮嘱家属协助患者练习。
核心肌群训练:①俯卧位背伸:把枕头放在腹部下方,双放在背后,伸直双下肢,收紧下颌,缓慢的背伸上部躯干,坚持10s,然后缓慢的复位。②侧方搭桥:取侧卧位,支撑身体的手肘弯曲向外伸,另一只手自然放在身体一侧,缓慢的撑起躯干,保持头、躯干、双下肢在一条直线上,坚持10s,缓慢复位,双侧交替进行。③跪位上下肢交替伸直:患者跪在床上,双手撑在膝盖前,缓慢的伸展同一侧的上肢和下肢,直到水平状态,坚持10s,复位,再练习另一侧的上下肢。
上述3项核心肌群训练为1组,20min/1次,1次/d,10d一个疗程,连续训练2个疗程。
1.3观察评定标准[3]
以临床疗效作为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评估依据,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①痊愈: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角度>70°;能够正常工作。②显效:尽管疼痛消失,但腰部仍有板硬感,直腿抬高>70°,基本不影响工作。③好转:腰痛腿痛症状有所缓解,腰部活动能力和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均有所改善。④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甚至病情更加严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原因是腰椎间盘各个组成部分出现退行性病变[4],以至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或者突出,对周围的脊神经根产生压迫,最终引起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大量普及,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因不良姿势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断增加,而且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核心肌群指的是腹斜肌、下背肌等腹部前后、包裹着躯干的肌肉群[5],主要作用是维持脊椎的稳定性,通过核心肌群训练,能够减少腰腹部脂肪,增强躯干耐力,从而增加腰椎的支撑能力。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苗苗,郭兰,丛琳.椎间孔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3):116-119.
[2]裘孝芳.围手术期康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1):84-86.
[3]董长玲,鲁薇薇.多学科团队合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137-141.
[4]郭燕.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应用评价[J].饮食保健,2019,6(35):219-220.
[5]李杭.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5):223-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