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09:24: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带锁髓内钉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筛选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为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共选取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25例,临床上予以带锁髓内钉固定,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25例,临床上予以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预后恢复快。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

本文引用格式:曹勇.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74,81.

0引言

四肢创伤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患者骨折后部分会出现骨不连症状,可出现疼痛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我院就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为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共选取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2 5例,临床上予以带锁髓内钉固定,为观察组。男/女为1 5例/1 0例。年龄2 4~49岁,平均为(32.01±0.1 5)岁。骨折距手术时间9~23个月,平均为(1 2.02±0.21)个月。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25例,临床上予以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为参照组。男/女为18例/7例。年龄23~47岁,平均为(31.01±0.25)岁。骨折距手术时间8~22个月,平均为(12.11±0.15)个月。观察组、参照组的信息资料数据差异细微,统计处理显示P>0.05,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予以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气管插管麻醉,取仰卧位,明确骨折位置后剥离患者皮肤、组织,显露病变位置,对骨不连骨膜剥离,并修复不连端,置入钢板,予以旋转加压、植骨等处理,术后置入引流管。

观察组予以带锁髓内钉治疗,气管插管麻醉,取仰卧位,明确骨折位置后剥离患者皮肤、组织,显露病变位置,对骨不连骨膜剥离,修复不连端使其呈现梯形截面,将硬化骨质凿除,扩髓处理,明确大转子顶点位置,于大转子顶点进针,并取髂骨股条置入骨不连端,复位后予以髓内钉固定,闭合切口,予以引流。

1.3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予以比较。
(2)术后并发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行SPSS 19.0,上传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运算,计数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2检验,计量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t检验,前者以率(%)为表述形式,后者以均数±标准差(±s)为表述形式,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详见表1。

\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详见表2。

\

 
3讨论

骨不连是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骨折端互相分离,长期固定依旧无法连接。骨不连的造成因素包括手术操作不当、骨折牵引不当、复位不当等。骨不连可导致患者疼痛,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2]。

由于骨组织具有自身修复能力,因此即使对骨不连患者实施治疗,可促进骨折端愈合[3]。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常见术式,虽然其具有一定疗效,然而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我院应用带锁髓内钉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这是因为,带锁髓内钉属于新型医用器具,其可刺激骨痂的产生,促使骨折愈合,且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不容易产生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手术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宋国明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 [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18(1):26-28.
[2]骆永锋 , 龚劲纯 , 吴俊 , 等 .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38(2):193-195.
[3]马军 , 司春明 , 张力鹏 , 等 .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10(27):127-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