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泰兴市城区2015-2017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与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1 14:19: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为了解泰兴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为制定防控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7城区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汇总,重点选择与健康相关的营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共健康检查学生52728人,男生30121人,女生22607人;营养不良率5.83%,超重率17.39%,肥胖率14.86%,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58,P>0.05),超重检出率各年份之间差异显著(χ2=31.30,P<0.01),而肥胖检出率相对稳定,(χ2=2.47,P>0.05);随年级的递增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χ2=161.14,P<0.01),超重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304.89,P<0.01),肥胖的检出率,初中各年级均低于小学各年级,各年级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1.14,P<0.01);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高于初中生(χ2=64.68,P<0.01),超重的检出率初中生高于小学生(χ2=51.39,P<0.01),而肥胖的检出率则为小学生高于初中生(χ2=51.58,P<0.01);男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略低于女生(χ2=5.60,P<0.05),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均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768.21,P<0.01;χ2=1004.17,P<0.01)。结论泰兴市城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总体良好,但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证学生摄入全面、充足、均衡的营养素,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关键词: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

本文引用格式:陈富国,谢正兴.泰兴市城区2015-2017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312-313+318.

0引言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会阻碍和影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和学习能力低下等,而且对他们成年后的身体素质和疾病的发生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是从根本上提高中国人口素质的关键[1]。为了解泰兴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为制定防控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5至2017年对城区中小学生进行了全面健康检查,作者重点选择与健康相关的营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15至2017年泰兴城区所有小学生、初中生的健康检查资料。

1.2方法。依据《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GB/T26343-2010)[2]对学生实施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前预发告知书征得学生及监护人知情同意,健康检查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1.3分析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分析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营养不良率、超重率、肥胖率等。

1.3.2评价标准: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的要求,对每位学生测量身高、体重等,营养不良的评价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456-2014)[3];超重和肥胖评价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4]。

1.4统计学分析。将学生的健康检查结果录入“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列联表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情况。2015-2017年共健康检查学生52728人,其中男生30121人(57.12%),女生22607人(42.88%);营养不良检出人数3074人,营养不良率5.83%;超重检出人数9168人,超重率17.39%;肥胖检出人数7834人,肥胖率14.86%。三年间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未见显著性差异(χ2=1.58,P>0.05),超重检出率以2016年度最高(18.32%),各年份之间差异显著(χ2=31.30,P<0.01),而肥胖检出率相对稳定,统计无显著性差异(χ2=2.47,P>0.05),见表1。


\
 

2.2各年级间学生营养状况比较。各年级间检查结果分析表明,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随年级的递增呈明显下降趋势
(χ2=161.14,P<0.01),超重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304.89,P<0.01),肥胖的检出率小学一年级最高(17.22%),初中各年级均低于小学各年级,各年级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1.14,P<0.01),见表2。


\
 


2.3小学生与中学生营养状况比较。城区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高于初中生(χ2=64.68,P<0.01),超重的检出率初中生高于小学生(χ2=51.39,P<0.01),而肥胖的检出率则为小学生高于初中生(χ2=51.58,P<0.01),见表3。


\

 

2.4不同性别营养状况比较。营养不良检出率男生略低于女生(χ2=5.60,P<0.05),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均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768.21,P<0.01;χ2=1004.17,P<0.01),见表4。

\

 

3讨论

调查数据显示,泰兴市城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总体良好,但依然为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双峰现象”明显[5],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营养不良率为5.83%,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6-7],超重率17.39%,肥胖率14.86%,均略高于我省常熟市城区和上海市长宁区的学生[8-9],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因素很多,有膳食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应综合分析原因,进行干预。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6.50%)显著高于初中生(4.82%),可能与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偏小,对营养知识的认知不如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生长发育加快,所需营养素未能及时得到补充有关;女学生的营养不良率(6.11%)高于男学生(5.62%),可能是因为女学生容易受社会潮流因素的影响,一味追求体型苗条,存在一定的节食、偏食、挑食等现象,再加上生理性失血的影响,容易造成机体营养素的流失,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更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营养过剩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营养相关疾病也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0],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城区中小学生近三年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同期邻近地区调查水平,提示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影响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年级分布上看,超重情况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初三阶段比较明显,可能与临近毕业,学习任务繁重、静坐时间偏长有关。而肥胖情况在小学一年级比例最高,初中阶段低于小学阶段,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营养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饮食行为逐步改善,体育活动与锻炼程度逐渐增加有关。从性别比较上可以看出,男学生的超重与肥胖率均明显高于女学生,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11-12],可能与男学生摄食量较大、进食速度较快、容易暴饮暴食致能量摄入过多有关,而女学生进食时相对文静优雅,部分女生注意节食减肥,能量摄入则相对较少。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是人类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既要保证他们有充足的能量供给,又不至于造成能量过剩,引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如何真正让儿童、青少年达到营养均衡,促进身体与智力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学生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量的需要,在膳食供应上应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或补充。②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营养素:教育学生吃好早餐,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食物供给应该多样化,搭配合理,保证每天有足量的鱼、禽、肉、蛋、奶、豆类和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零食,少吃油炸食品和快餐食品,不挑食、偏食或暴饮暴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的过量摄入。④重视户外活动:在校学生要上好体育课,课后要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体力活动,使能量的摄入低于能量消耗,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⑤引进干预措施:对于已经发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学生,要提出干预措施,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家长与学校要共同参与,建立互动平台,制定预期目标,同时加强监管与反馈,提高学生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的知、信、行水平。⑥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学校卫生和学生健康的管理与指导工作,从加强对社会居民和在校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入手,学校要普及营养卫生知识方面的课程,社区要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或增设“家长课堂”,让家长多方面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方面的内容,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生长特点及时调整膳食结构,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降低营养不良及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文沛,吴文军,吴婉君,等.宁夏中小学生2014年营养状况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694-16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26343-2O1O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S].2011-01-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S].2014-06-20.
[4]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5]叶广俊,季成叶.中国内地青少年健康状况[J].青年研究报,2000,4(1):61.
[6]王先化,朱明福,王德玉,等.昌吉州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1,12(4):496.
[7]蔡艳华,贺勇,任友勋.某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451.
[8]吴叶,沈明珠,蔡敏.2011-2013年常熟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5,31(1):41-42.
[9]赵晓华,邱健、钱欣.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上海医药,2016,37(18):60-62.
[10]孙长颢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65.
[11]徐聪,杨振国,孙敬中.德州市德城区2015-2016学年中小学生常见病及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6):64-66.
[12]许慧萍,汤海英.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社区卫生保健,2010,9(3):186-1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