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舒适性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选取1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顺序将前75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后75例患者组成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疗养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实施常规疗养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性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出现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4.67%,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性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从生理、心理、社会、灵魂四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积极配合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性护理模式;疗养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刘畅.舒适性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346,354.
0引言
舒适性护理模式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新型护理模式[1],将舒适与护理干预相结合,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有效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与不安,使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保持舒适感,生理与心理上没有较为负面的情绪波动,促进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工作,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率。本文对舒适性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研究对象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对比最后的护理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从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选取1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顺序将前75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将后75例患者组成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23~70岁,平均(40.3±2.7)岁;观察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22~69岁,平均(39.6±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意义(P>0.05)。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存在障碍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养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实施常规疗养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性护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如下。
(1)生理舒适护理干预。这是针对人体自身感受与外界因素给予患者舒适的生理感受[2]。安静轻松的生活环境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对住院环境进行调整。在日常,护理人员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营造出舒适的住院氛围,有效减轻患者对于住院的心理压力,同时康复理疗科应加强环境的绿化与美化工作,合理加设部分与康复理疗科风格相协调的假山、喷泉、凉亭等景观建筑,温馨建议患者每天可以适当在室外进行一些有氧呼吸活动,温暖的阳光、绿色的草地以及清脆的鸟鸣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患者放松心情,结合护理人员用心营造的住院环境,使患者全身心感到放松闲适,舒适的感官刺激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理功能水平。除此之外,可以适当地改进疗养室内的基础设施设备,考虑到患者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护理人员可以在室内放置一些有助于患者保持身心愉悦的装饰品,如摆放一些绿色盆栽、患者喜爱的读物以及吸引注意力的其他物品,营造室内平和、轻松的氛围。其次,护理人员应该保持患者所使用的护理用床舒适度,尽可能地选择柔软度适中的床垫并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患者在休息时能够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快速进入睡眠,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患者所使用的生活用品的整齐与清洁,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最后,护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在与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管理自身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开展每日的护理工作,用亲切的话语引导患者坚持进行治疗,为患者提供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
(2)心理舒适护理干预。患者在住院初期都较为紧张焦虑,护理人员可以有技巧地和患者进行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况,进而对患者实施放松性的指导。部分患者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面带微笑、语气亲切、逻辑清晰,多鼓励、安慰患者,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患者回应,消除患者疑虑,有助于稳定患者心理波动。另外,医院应定期为护理人员安排专业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护理体验[3]。
(3)社会舒适护理干预。人是群居动物,护理工作的社会性能够帮助患者避免具有孤独的心理特征,我院收治的患者来自全国各个地方,不同地区的人存在不同的生活习惯与身体素质,这就导致采取同样的护理干预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护理结果,因此,护理人员应时常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改进或者调整护理干预,以此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4]。除此之外,患者的家属及其朋友领导都会来看望患者,护理人员通过面对患者的社交人员观察患者所面对的社会因素,使患者在家人关系、朋友关系等社交关系中获得舒适感,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4)灵魂舒适护理干预。健康的信仰能够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信仰与习俗,给予患者适当的帮助,借助信仰振奋患者的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治疗,进而促进患者康复,尽早回归社会。
1.3观察标准
将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两组患者,让患者自行对舒适性护理模式进行满意度评分,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评分为80分及以上;满意:患者评分为80分以下,60分及以上;不满意:患者评分为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4.67%,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疗养康复护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常规的护理模式较为统一,无法针对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优化,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都没有受到全面的照顾,从而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无法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5]。舒适性护理模式运用到疗养康复护理中,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突出护理内容综合性较强的优势,通过生理舒适护理干预、心理舒适护理干预、社会舒适护理干预、灵魂舒适护理干预四种护理方法,使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感受到康复理疗科的人文关怀,减少负面的心理情绪,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康复治疗[6]。本次研究显示,采用舒适性护理模式的观察组相较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更有助于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舒适性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进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有效提升患者康复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鹭,冯瑞华,王俊.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疗养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8,35(12):82-83.
[2]彭美蓉.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2):171-172.
[3]侯铁凤,杨永明.在疗养康复护理中开展舒适性护理模式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7):414.
[4]李晓红.疗养康复护理中舒适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7):244,247.
[5]钟春香.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0):2708-2709.
[6]刘莉.舒适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34-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