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生物化学检验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来到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检查对象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主要的内容有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这些指标。结果通过对这两组检查对象的检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这些指标都要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生物化学检验可以有效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区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等都要高于健康人群。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糖尿病;临床诊断;空腹血糖;糖耐量实验
本文引用格式:王冬绪,杨阳.生物化学检验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09-210.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糖分过多,使得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糖的含量较高,且不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2]。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会出现机体消瘦、经常饮水、排尿频繁等[3]。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患者的各个器官受到连累出现功能损伤,进而引发更加严重的疾病[4]。本院为提高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效果和对其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了解,特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种人群的血液生物化学指标进行比较,以此来探讨分析血液生物化学检验用于诊断糖尿病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具体的研究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60例同期来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检查对象都对本次研究知晓,并愿意参与本次实验。其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0~70岁,平均(60.35±5.54)岁,病程1~10年,平均(6.36±2.14)年;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9~71岁,平均(60.58±5.66)岁,病程在1~10年,平均(6.51±2.15)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检查所有的实验人员没有发现并发其他的严重疾病,患者在检查之前没有使用其他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
1.2方法
对这些实验对象进行相关的血液生物化学检验,试验前嘱咐研究对象在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如下。
空腹抽血:在检查前1 d嘱咐研究对象在检查之前不要进行饮食(水),要保证空腹12 h以上,早晨坐位分别抽取静脉血4 mL置于肝素钠真空采血管中和2 mL置于EDTAK2真空采血管中。采血后对采血管轻轻颠倒充分混匀。
餐后抽血(即糖耐量试验):空腹抽血完毕后,给予每位研究检查对象一杯300 mL的葡萄糖溶液,此溶液含有75 g的无水葡萄糖。嘱咐5 min内将该溶液饮完,饮完后2 h再坐位抽取2 mL静脉血置于肝素钠真空采血管中,采血后同样对采血管进行轻轻颠倒混匀。
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立即送到我院检验科生化室,对空腹和餐后抽取的肝素钠采血管内的血液进行静置、离心、分离。取上层血浆采用BECKMAN COULTER AU5811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空腹抽取的肝素钠采血管检测的项目有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餐后抽取的肝素钠采血管检测的项目为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采用己糖激酶法进行检测,甘油三酯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进行检测,总胆固醇采用酶法进行检测。用国赛Astep特定蛋白分析仪对EDTAK2采血管内血液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本次试验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仪器工作状态良好,所用检验试剂均与仪器配套或允许使用且均在有效期内。
1.3评价方法
对两组检查对象的生物化学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空腹血糖(3.8~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11.1 mmol/L)、甘油三酯(0.4~2.2 mmol/L)、总胆固醇(2.8~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3.8%~6%),当研究对象的检测值大于这些数值时就可能患有糖尿病。
1.4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检查对象的血糖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检查对象的血糖情况的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都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1。
2.2两组检查对象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情况比较
通过收集整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对比结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小且差别不大(P>0.0 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主要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分泌的胰岛素量无法将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内[5]。另外一种是患者分泌的胰岛素作用效果不强,虽然其分泌了较多的胰岛素,但是其降低血糖的能力不足[6]。
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发生其他的严重疾病,如肾脏、肝脏、心脏、眼等部位的疾病。对于糖尿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高血糖对于患者的伤害[7]。所以对于糖尿病的临床检查就显得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对于血糖调节能力不足,会导致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要显著的高于正常人[8]。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的相关指标都要大于健康人群(P<0.05)。这个结果可以表明通过对患者进行血糖指标的检验可以有效的对糖尿病进行诊断和区分。
当人体进食后随着消化系统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会导致血液中的血糖升高,当血糖高于正常值后,人体会启动一系列的措施来吸收血糖,降低其在血液中的含量[9]。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无法得到有效的吸收,从而使得人体的代谢出现紊乱,使得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形成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其含量的多少能够有效的反应出人体血糖含量情况[10]。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对机体造成很大伤害,并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果累及大血管还容易导致心脏和脑血管疾病,还有可能会引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所以说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危害是很严重的,要引起大家对糖尿病的重视。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些指标比正常人都更高(P<0.05),因此可以据此对糖尿病进行诊断区分。
综上所述,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生物化学检验可以有效的进行区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指标等都要高于健康人群,值得在糖尿病检查诊断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玉书.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5):318.
[2]石光.浅谈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3):85-86.
[3]姚丽.对比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4):149-150.
[4]Farnoosh Nik-Ahd,Lauren E Howard,Adva TEisenberg,et al.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 increases the risk of metastases and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in men undergoing radical prostatectomy:Results from the SEARCH database[J].Cancer,2019,125(16):2861-2867.
[5]Hamidreza Galavi,Fatemeh Mollashahee-Kohkan,Ramin Saravani,et al.HHEX gene polymorphism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case-control report from Iran[J].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2019,120(10):16445-16451.
[6]赵桂苹.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7):195,198.
[7]Guofeng Wang,Yongxin Yan,Ning Xu,et al.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by regulatory T-cell infusion via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J].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2019,120(12):19338-19344.
[8]王加芳.常规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作用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321-322.
[9]金亮,曹蕾,任禹凝.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运用生化检验指标的临床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2019,5(10):78-80.
[10]贾晓斌.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0):77-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