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温针灸对脾肾阳虚型IV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0 16:34: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在脾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入温针灸疗法对其优卵率及优胚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脾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与对照组。温针灸组在进入促排卵周期后给予微刺激方案进行促排卵,同时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仅接受促排卵方案,记录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脾肾阳虚症候评分及临床妊娠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温针灸组的临床妊娠率明显提升25.71%(P<0.05),同时脾肾阳虚症候积分的改善更优(P<0.05)。结论在脾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卵过程中加入温针灸疗法,改善脾肾阳虚临床症状及妊娠率效果尚佳,同时能够提高妊娠率。

关键词:温针灸;脾肾阳虚型;IVF-ET

本文引用格式:兰颖.温针灸对脾肾阳虚型IV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191+193.

0引言

随着生育年龄的后延、环境污染、恶性疾病年轻化等因素,不孕症(Infertility)已经成为困扰女性身心健康、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重大疾病。“生育力保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生殖专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1-2]。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特色之一,因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效应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临床研究已证实针灸能够调整卵巢功能、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提高临床妊娠率具有积极作用[3]。现将我科近1-2年内接诊的不孕症患者,运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的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1资料与干预

1.1一般资料。筛选出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实施诊治处理的脾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70例,应用https://tools.medsci.cn/rand平台随机化工具产生随机数字,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纳入的受试者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不存在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心肝肾等脏器器官功能障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情形,排除配偶患有生殖系统疾病、针刺及灸法禁忌症,同时近三个月之内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

1.2干预方法。受试者均于进入促排卵周期前一个月经周期黄体中期(排卵后7天,月经周期第21天前后)开始给予微刺激方案,具体为:月经第3日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100 mg/d;第5日开始给予HMG150IU/d肌注;待受试者出现1个或多个优势卵泡直接达到15-18 mm,肌注HCG 25 ug,并于36小时后在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取卵。取卵后立刻在电子显微镜下降卵子移到37℃胚胎培养液中,5小时后进行受精,24-72小时后评估胚胎质量,选择优势胚胎进行移植。

针灸干预方案:腧穴选择:神庭、合谷、太冲、天枢、关元、子宫、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患者取仰卧体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局部皮肤消毒处理,腧穴定位,直刺进针,行针至得气再行捻转补法。在足三里、子宫穴位施以温针灸:将长约1.5 cm艾条段一头以棉签尾端插孔,深约1 cm,在插孔端点燃灸条并置于针柄上(针尾不露),艾条燃尽后即刻除灰更换,3壮/穴,针刺和施灸同时进行,共30分钟。针灸方案从取卵周期前2个月经周期、月经干净后第二天开始,每周3次,根据个体间不同促排卵周期长短,针灸治疗次数在22-27次之间。

1.3观察指标。临床妊娠率:在胚胎移植处理五周后,行经腹B超,若可见胎囊、胎芽及胎心,即为临床妊娠。脾肾阳虚症候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脾肾阳虚症状分级量化的标准:①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性欲淡漠;②次症:腰腹冷痛,脘腹胀满,带下清稀,时有便溏,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主症分为4级,即无、轻、中、重分别评为0、3、6、9分,次症分为4级,即无、轻、中、重分别评为0、2、4、6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作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平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妊娠实现率对照,见表1。

\

 
2.2脾肾阳虚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对照。基线期,温针灸组和对照组的脾肾阳虚症候积分分别为(23.01±6.88),
(22.98±4.89)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基线可比。干预后,温针灸组的脾肾阳虚症候积分为(15.65±4.82)分,对照组的脾肾阳虚症候积分为(19.76±5.32)分。接受诊治后,两组的脾肾阳虚症候积分组内比较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温针灸组脾肾阳虚症候积分的改善值更大(P<0.05)。

3讨论

在中医学观点中,不孕症与冲任二脉及肾气状态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在治疗过程中通常将“补肾”作为基本原则,脾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表征主要为面色晦暗不明、食少倦怠、手脚冰凉、经期紊乱、腰酸膝软、性欲淡漠等肾虚症状[4-7]。月经来潮及胚胎孕育的关键及前提为肾阴阳平衡、肾气充沛。有研究证实,在脾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入温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子宫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提高胚胎移植的成功率[8-10]。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可知,较之对照组,温针灸组的临床妊娠率提升25.71个百分点,且干预后,脾肾阳虚证的典型临床表现,如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性欲淡漠等主症积分也改善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过表面,温针灸疗法能够振奋阳气、提升脏腑功能,进而促进卵泡发育,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及子宫内膜的血供及温度,更有利于胚胎顺利着床[11-13]。

综上所述,使用温针灸疗法对在脾肾阳虚型IVF-ET接受者的促排卵期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脾肾阳虚相关症候,同时能够提升临床妊娠实现率,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Qiao J,Li R.Fertility preservatio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Lancet,2014,384(9950):1246-1247.
[2]汪秀梅,景福权,王辰,等.温针灸对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9):906-910.
[3]谭小辉,李晶,孙丽仁.温养助孕汤联合针灸穴位治疗29例肝肾血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2):34-35.
[4]贺亚蕾,郭勇义,吴芳.补肾化痰方加温针灸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9):91-92.
[5]吴玉泓,许雅清,李海龙,等.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及NF-κB p65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6,24(1):47-52.
[6]殷银霞,刘永华,吴玉泓,等.温补脾肾法对脾肾阳虚型UC大鼠结肠组织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8 26 5 610 617
[7]张庆伟,孟浩,唐寅,等.温肾止泻方敷脐对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5-HT、NO含量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217-219.
[8]殷银霞,刘永华,刘香玉,等.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2、IL-4、IL-10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3):5766-5768.
[9]席亨平,吴浪士.四逆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肝硬化脾肾阳虚型顽固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6):792-793,797.
[10]李天传,陈乃杰,陈云莺,等.加味理中汤联合化疗对脾肾阳虚型胃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漂移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171-172.
[11]李婷珊,司徒丽萍,郑少康,等.花椒吴茱萸热熨法对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症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067-1069.
[12]侯瑞蕊,邵玉锋,杨云峰,等.三九增免贴联合临方炮制膏方干预脾肾阳虚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7,38(17):2715-2717.
[13]刘茜,武燕,束芹,等.热敏灸联合右归丸治疗脾肾阳虚型卵巢功能早衰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18):2497-24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