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所选84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2例/组。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半年生存率、一年生存率、二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化疗同步;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吴琼.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28-329.
0引言
由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肺癌的患病率不断上涨,已经发展成为了威胁国民生命安全的一种临床常见呼吸系统恶性肿瘤[1]。据有关数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数量约占总肺癌患者数量的80%以上。因此,为了改善呼吸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需要及时给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控制治疗。本次课题研究选择了84例患者样本,经对比治疗,深入探究了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的临床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的病例资料。经CT检查确诊后,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所选84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2例/组。研究组有男性2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61.48±1.27)岁,平均病灶大小为(40.38±1.13)mm,平均病情复发时间为(5.65±1.18)个月。对照组有男性2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61.53±1.41)岁,平均病灶大小为(40.52±1.07)mm,平均病情复发时间为(5.48±1.24)个月。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发现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三维适形放疗。借助CT扫描机、直线加速器,以及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等设备对患者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平卧最佳,双手交叉置于患者头顶,利用真空体膜固定其四肢。通过移动激光灯,分别标注患者位置、体膜位置,以及治疗床位置。经CT扫描后,使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分析肿瘤的生长位置和形态,然后制定具体的放疗方案,合理调整放疗剂量,注意把控食管、脊髓等重要组织的放疗剂量,以免诱发不良病症。
1.2.2研究组:给予研究组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需加用多西紫杉醇进行化疗。将75 mg/m2多西紫杉醇充分溶解在0.9%的氯化钠溶液中,建立静脉通道后,对患者实施3 h连续静脉注射治疗,每日(21天)1次。同时要注意有无静脉炎、呕吐、水化(肿)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为了详细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还需定期接受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RECIST评价标准:目标病灶的评价:CR(完全缓解):所有目标病灶消失。PR(部分缓解):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至少30%。PD(疾病进展):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至少20%或出现新病灶。SD(疾病稳定):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半年、一年,以及两年生存率,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③分别记录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本组课题研究数据加以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如果检验结果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出现3例完全缓解,24例有效缓解(部分缓解),9例无缓解(疾病稳定),6例恶化(疾病进展),临床总有效率为64.29%(27/42);对照组出现0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1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临床总有效率为23.81%(10/4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为83.33%(35/42),一年生存率为61.90%(26/42),二年生存率为47.62%(20/42);对照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为57.14%(24/42),一年生存率为35.71%(15/42),二年生存率为26.19%(11/42)。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对比具有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详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骨髓抑制1例,放射性肺炎1例,放射性食管炎1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52%(4/42);对照组出现骨髓抑制3例,放射性肺炎4例,放射性食管炎4例,胃肠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95%(13/4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具有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详见表3。
3讨论
在临床上,肺癌属多发的一类恶性肿瘤病症,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患者察觉,待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因为病情过于严重,已经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只能通过化疗和放疗等方式,控制病情的发展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3]。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半年生存率、一年生存率、二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说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近期效果[4-5]。三维适形放疗的开展,能够通过先进的诊疗技术确定患者的病灶范围,然后通过精确、集中的照射治疗,降低局部病灶活性,防止癌细胞向远处转移,从而减少患者痛苦,提升生活质量。联合化疗同步治疗,不仅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还有助于控制周围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抑制肿瘤的持续生长,明显改善病灶局部的供血质量,进而降低局部肿瘤的复发风险,有效提升患者的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给予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保光,王永才.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癌症进展,2019,17(07):801-803+816.
[2]熊德明,胡斌,徐耀凤,等.二甲双胍与同步放化疗联合应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05):797-800.
[3]王艳美,尚华,刘丽梅,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放疗的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06):622-624.
[4]向作林,吴铮,曾昭冲,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2):91-94.
[5]闫立辉.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剂量同步放化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5(49):33-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