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保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0 11:29: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保护、炎性因子等方面的影响,为急性心梗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梗患者,以1:1比例分组。对照组46例急性心梗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6例急性心梗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期间HDL-C、LDL-C、TG、TC、TNF-α、IL-8、hs-CRP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改善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安全、有效价值,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炎性因子;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徐成,朱从飞.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保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25-226.

0引言

冠心病患者急性心梗并发症情况明显,是机体脂质代谢异常硬化表现所导致的心肌坏死以及缺血、缺氧性心脏病,疾病病程长且病情凶险,一般发病危急,所以疾病风险较高[1]。针对急性心梗患者,及时开通血管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相关资料指出,急性心梗患者发病1 d内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促进疾病改善[2]。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急性心梗患者为例,总结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梗整体预后价值。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总计92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的急性心梗患者;②成人患者;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签署治疗方案患者。排除标准:

①实验用药不耐受、禁忌患者;②合并血液、免疫性疾病患者;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小组例数相同。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3-68岁,平均(56.3±3.6)岁;发病-就诊时间1-15 h,中位数(4.0±1.5)h;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18例,Ⅱ级患者20例,Ⅲ级患者8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5-66岁,平均(56.0±3.2)岁;发病-就诊时间1-14 h,中位数(4.2±1.2)h;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15例,Ⅱ级患者22例,Ⅲ级患者9例。急性心梗患者组间基本资料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口服10 mg/次,1次/d,连续用药16周。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次,1次/d,连续用药16周。

1.3观察指标。记录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皮肤瘙痒、乏力、胃肠道反应)、治疗时间以及相关指标(HDL-C、LDL-C、TG、TC、TNF-α、IL-8、hs-CRP,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测)水平变化情况。

1.4效果评价标准[3]。显效标准:治疗后急性心梗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胸痛2 h内缓解,2 h内心电图抬高下降1/2。有效标准:治疗后急性心梗患者临床症状、胸痛、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改善表现。无效标准:治疗后急性心梗患者显效、有效标准未达到。

1.5统计学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 21.0计算92例急性心梗患者实验观察指标。计数观察指标(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形式展开,计量观察指标(治疗时间、LDL-C、TC、TNF-α等)以±s形式展开,进行χ2以及t值检验。经统计学计算结果为P<0.05,表示急性心梗患者组间观察指标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92例急性心梗患者治疗后效果见表1,总有效率为95.65%。经统计学计算,χ2=5.0595,P=0.0244。


\
 
2.2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对照组92例急性心梗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乏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总发生率分别为4.35%、19.57%。经统计学计算,χ2=5.0595,P=0.0244。


\

 
2.3计量指标比较。观察组、对照组92例急性心梗患者治疗后HDL-C、LDL-C、TG、TC、TNF-α、IL-8、hs-CRP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时间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单项指标比较P<0.05。

\

 
3讨论

急性心梗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情况明显,血小板聚集于斑块表面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从而诱发心肌缺血,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因素较多,心血管事件与LDL-C、TC之间关系密切[4]。针对此类疾病以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为主,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较为常用。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后有皮肤瘙痒以及乏力、胃肠道反应等反应,限制了此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5]。瑞舒伐他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炎性因子释放,能够明显改善微循环、心功能,缓解缺氧以及缺血症状,用药后虽有不良反应,但对比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情况更少,增加了患者用药治疗的安全性[6]。孙旭晖等人研究指出,瑞舒伐他汀降血清MMP-9、炎症因子、血脂水平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心功能、治疗预后。

结果显示:2组急性心梗患者治疗后计数、计量指标结果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均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P<0.05。和李玲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研究组TC、hs 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12]。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吴萃荣,王湛.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及近期预后影响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3):470-472.
[2]张兰芳,齐晓勇,贾新未,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3):1223-1226.
[3]潘永东,宋炳慧,王书清,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0):790-792.
[4]赵文艺,胡中耀,任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近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6):99-102.
[5]李军朋.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远期疗效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4):1652-1654,1655.
[6]张兰芳,贾辛未,陈春红,等.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营养素-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425-3427.
[7]孙旭晖,何正飞,余健,等.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5):66-68.
[8]李玲,罗晓丽,王红勇,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84-1386.
[9]张建东,龙雄,单立兵,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吉林医学,2017,38(4):650-651.
[10]杨建军.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9):9-10.
[11]孟庆槐,张洪亮.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血脂、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10):43-46.
[12]范智波,周德均.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对比[J].华西医学,2015(6):1060-10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3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