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92 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 2 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48%(43/46),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70%(4/4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 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血脂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本文引用格式:吴琦.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比较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0):115-116.
0引言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心肌功能减弱所导致,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1]。冠心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供血不足症状,此病能够导致患者出现胸部疼痛、心悸、气喘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此病会导致患者发生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2]。临床上主要采用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主要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于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92 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 46 例患者。实验组患者中,年龄处于 52-78 岁,平均(64.87±6.22)岁;病程为 1-8 年,平均(4.36±1.12)年;其中男 25 例,女 21 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 23 例、糖尿病患者 13 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10 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处于 53-79 岁,平均(65.59±6.48)岁;病程为 1-9 年,平均(4.93±1.23)年;其中男 24 例,女 22 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 21 例、糖尿病患者 14 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 例。
1.1.1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心病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血脂异常;
1.1.2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排除伴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对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相关治疗和研究,2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 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方法为:给予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 片 / 次,1 次 /d。
1.2.2实验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用药方法为:给予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 片 / 次,1 次 /d。两组患者均接受3 个月的治疗周期。
1.3观察指标、评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对 2 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
1.3.2评定标准: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波形; 好转: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幅度在 50%-80%,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证实其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证实其心脏功能无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 显效率 + 好转率。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检测: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液, 进行血脂指标检测,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4 数据处理。将 2 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血脂水平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 0.05,则代表两组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48%(43/46),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70%(4/4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如表 1。
3讨论
现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3]。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患者血浆中的胆固醇和脂蛋白的分泌;
并且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可以顺利通过细胞膜, 作用于细胞内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是 HMG-CoA 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抑制剂,肝脏可以对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摄取,当药物达到患者肝脏部位后,可以使肝脏表面的低密度之蛋白胆固醇受体增加,进而增加肝脏对低密度之蛋白胆固醇的摄取和代谢,可以很好的降低患者的血脂,改善患者的病情。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48%(43/46),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70%(4/4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瑞舒伐他汀降血脂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玲, 罗晓丽, 王红勇.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84-1386.
[2]王樱姿, 刘丰.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冠心病和( 或)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3):302-304.
[3]刘善文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4(6):35-36.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比较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26/2018092603125937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