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全科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9 13:57: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全科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老年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100例常规组与100例实验组,其中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全科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有效性。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同时实验组SDS评分与SAS评分更低(P<0.05)。结论通过全科护理方法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还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全科护理;老年;脑梗塞

本文引用格式:殷焕丽,孟宪丽.全科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379,382.

0引言

脑梗塞又可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医院神经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或缺氧所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1]。脑梗塞临床上常见于老年群体,其临床症状较多,通常以半身不遂、猝然昏倒、言语障碍等相关症状为主[2]。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发病严重时容易有致残或致死情况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严重不良影响,需尽早接受治疗,而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治疗效果。本研究对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有效性,具体情况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老年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100例常规组与100例实验组。其中常规组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71~82岁,平均(76.38±4.22)岁;实验组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70~81岁,平均(76.21±4.08)岁。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后确诊为脑梗塞,且年龄均>70岁;②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可包括:入院后的病情监测、遵照医嘱采取有效治疗等。

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全科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对入院后的患者意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对患者瞳孔形态、光反射、病变程度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患者一侧瞳孔变大则可说明存在颅内升高情况,当出现颅内升高情况时需立即采用相应措施进行有效治疗;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以确保上述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如存在异常升高或降低情况,则应当严密监测,并做好相应治疗准备[3]。

(2)症状护理:脑梗死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疼痛感,其疼痛感较轻;但发生剧烈疼痛时,通常会显示为颅内升高情况,在做好相应记录的同时需及时进行治疗;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呕吐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应记录,对呕吐物性质的检测有助于确认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抽搐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内容需包括抽搐发生时间与位置;当抽搐发生时,对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进行有效观察,以避免不良事件情况出现[4]。

(3)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5]。

(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在对患者饮食进行安排时,对患者营养平衡性与个人喜好相结合,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并采取小口喂食的方法,如有需要可采用鼻饲喂养方法;需平衡维生素,在确保维生素丰富的基础上,多进食维生素C与维生素B食物;切忌不可食用过于油腻与辛辣的食物,并确保食物刺激性小[6]。

(5)服药指导: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服药情况进行指导,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用法、用量、禁忌事项等内容,增强患者对治疗药物知识了解程度;对于静脉滴注患者,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输液速度,确保静脉滴注的合理性。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100分为满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2)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评分越低则心理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 23.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组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2.2常规组与实验组护理后SDS抑郁评分与SAS焦虑评分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

 
3讨论

脑梗塞作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治愈困难、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而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差且身体免疫力弱,因此发病严重时往往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7]。目前临床上针对脑梗塞治疗方法较多,均具备较好治疗效果,而有效的护理方法则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治疗效果的进一步增强。

相较于常规护理方法,全科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核心内容就是确保患者身体健康,并最终形成以患者为中心,集中疾病预防、护理、保健、康复为一体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方法可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8]。在脑梗塞患者的实际护理工作中,可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方法,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在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同时,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最终促使患者身体健康快速恢复。

通过研究可发现,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82%,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可通过全科护理方法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该护理方法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还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娟.全科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39):117,120.
[2]段文霞.全科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7633.
[3]郑敏,晏小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3):148-149.
[4]Musatova IB,Volina VV,Chub OV,et al.Effects of Implantation of Cryopreserved Placental Explants on the Behavioral Indic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rebral Structures in Senescent Mice[J].Neurophysiology,2017,49(5):363-371.
[5]陶正德,陈志瑞,饶高峰.综合康复治疗对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6):610-613.
[6]孙淑芝.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全科护理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7):261-262.
[7]Di DI,Bianchi S,Gallus GN,et al.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HTRA1 gene in patients with familial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J].Cns Neuroscience&Therapeutics,2017,23(9):759-765.
[8]彭华平.老年慢性肺结核患者实施全科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1):63-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