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中出现感染的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院内感染的成因,同时制定出针对性强而且具有有效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回顾20位病人的病例,有7位呼吸系统感染,6位泌尿系统感染,4位是消化系统感染,3位是其他感染。一般情况下,病人感染的原因多且杂,其中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不合规范的侵入性操作和病房环境。结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容易出现一些病情的感染,这些病情的感染不仅会导致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还会延长重症患者的恢复时间,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理对策;院内感染
本文引用格式:陈跃.浅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284+286.
0引言
在医院的所有科室当中,ICU需要承担的风险是最大的,因为和普通科室相比,ICU的死亡率是最高的,重症病人的病情通常也比较严重,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感染,例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其他感染等[1]。作为重症监护室中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此,我们整理了过去一年来ICU内出现的感染情况,仔细分析引起感染病人的因素,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方案,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回顾我院ICU内自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病案,其中有20名病人出现感染,11名男性,9名女性,年龄在22岁以上77岁以下,平均47岁左右。20名患者在ICU内接受治疗3至8天。
1.2方法。在分析资料前,我们应确定分析人员,寻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相关人员来分析与整理相关资料,以此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我们还可以分项目分析与统计,例如整理相关诊断结果、检测结果、用药情况、侵入性治疗情况等各项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应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当患者在就诊时没有出现明确的感染症状,但自入院起48 h内出现感染的情况或出现潜伏期症状,或入院时处于正常潜伏期,潜伏期过后出现感染也都能被视为院内感染。
2结果
样本资料里的20位感染病人里,7位是呼吸系统感染,6位是泌尿系统感染,4位是消化系统感染,3位是其他感染。分析整理发现,造成病人院内感染的感染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不规范的侵入性操作和病房环境是主要原因。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3.1在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如下。观察本次20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知: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有:
3.1.1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住在ICU里的患者,一般情况下都需要长期住院观察,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由于他们的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其中大部分患者都会选择高频率的使用各种抗生素,所有十分容易导致患者身体内出现菌群失调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院内病患的感染概率大幅增加。
3.1.2操作失误。因为大部分的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都涉及采用侵入型治疗方案,例如:起到辅助护理的呼吸机、导尿管、胃肠减压器等等,一旦护理人员操作失误,违反了无菌操作规定,在给病患使用时没有进行消毒等措施,就会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出现。
3.1.3环境原因。在重症监护室内,一般它的空气质量十分不好,其空气的湿度和温度都相比较室外普遍偏高,一旦室内的细菌数量因为没有严格的控制好而失去平衡,这样就十分容易导致患者在院内的感染率倍增。
3.1.4无菌意识的缺乏。医院里的医护人员的手是接触病患最多的部位,他们的手不仅是救助别人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导致患者感染的一个媒介。医护人员的手部既是传播病原的媒介,也能是病原的藏身之所。所以,如果护理人员们心中对于无菌观念的意识不强烈,在进行抢救患者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去进行无菌操作流程,这将会对患者的感染留下导火索[3]。
3.2护理方法
3.2.1护理人员在为病患进行护理时,必须谨遵主治医生给患者使用的广谱抗生素,并且严格的、按时的对自己负责的病患进行在引流物与排泄物的颜色、量、气味、性质等等给予准确及时的观察发现,还要准时的把标本送检并实行细菌图片,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4]。待化验结果出来要立马交由患者的主治医生。而对那些在医院需要长期住院观察的患者,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长期涉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护理人员就得对其施行重点干预、时刻观察注意其情况。
3.2.2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注重无菌操作,严格要求自己与身边的人员走相应程序,要准确严格的掌握有创检测指征,自己要尽最大努力地避免损害患者组织。所以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护士都必须遵照相关流程对自己的手部进行清洗、消毒和杀菌[5-7]。除此之外,病患的一般导尿管按照要求一定要护理人员每周更换一次,另外病患的胃管也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更换,中心静脉置管也需按规定每月替换一次。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格外注意病患的引流管,尤其是侵入性引流管,要注意观察引流管穿刺的部位是否有异样,例如痛、红、肿等情况,另外若引流管发生脱位,或患者出现莫名的高热情况,护理人员须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向其报告患者情况,也好快速的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处理。
3.2.3保持空气的畅通。重症病房室内空气必须要确保流通、不堵塞,这就需要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到定时地对重症病房室内进行通风换气,一天进行3次换气处理,每次需要半小时[8-10]。还要有效的将病房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要控制在在22℃-24℃之间,病房室内的环境还要护理人员每天对其进行消毒处理,要确实有效的进行消毒处理,不可放松。另一方面,重症监护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医院应该将其进行修改完善,并监督医务工作者们有效执行,医院还可以组建一个管理小组,制定并执行合适的方案,来管控院内感染。除此之外,医院有必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控,要定期培训他们,还可制定相关守则,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以此来增强相关人员的无菌意识。要让所有医护工作人员都明白病患的健康与他们对院内感染工作的管理有极大的关系。
综上所述,能引起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的原因冗杂,我们应高度重视病房内的环境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实行侵入性操作流程中必须要让护理人员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流程,还要科学地给患者使用抗生素、为他们提供有效、合理的护理等等。
参考文献
[1]吴晓燕.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46-47.
[2]张玉冰.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1):82.
[3]陆娟,谭舒稔,韦惠芬,等.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黑龙江医学,2018,42(3):262-263.
[4]金婷.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
2017,23(27):210.
[5]姜洁梅.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控制方法分析[J].饮食保健,2017,4(22):115-116.
[6]王谦.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20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饮食保健,
2018,5(6):195.
[7]刘文利.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37-38.
[8]郭志军.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32):224.
[9]卜小红.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58-358.
[10]贾晓旭.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78-20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