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薏苡仁治疗脾虚湿滞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9 09:58: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对中医辨证确认为脾虚湿滞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手段干预基础上给予薏苡仁对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2019年诊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分析对象,并根据为患者制定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应常规糖尿病控制、联合薏苡仁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在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所得数据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医辨证确认为脾虚湿滞型的糖尿病患者在常规生活调整、血糖药物控制基础上给予薏苡仁,能够缩短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更好地让血糖各项指标保持在良好范围内,且联合治疗减少了降糖药物剂量,更好地避免发生低血糖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薏苡仁;脾虚湿滞型;糖尿病;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李梅萍.浅谈薏苡仁治疗脾虚湿滞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11-212.

0引言

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体当中更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老年2型糖尿病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当前对糖尿病并无有效的根治手段,需要长期通过生活习惯和药物调整,但单纯药物的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效果逐渐下降,因此要对应调整药物所需剂量,这则增加了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风险[2]。为更好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控制并提升其生活舒适体验感,本院在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对于糖尿病也有丰富的治疗实践经验,且近年来在现代医学理论支持下,对于各种疾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在尝试和临床实践后,对中医辨证认为脾虚湿滞型的糖尿病患者在常规干预措施下给予薏苡仁[3],效果令人满意。现将本院2016年以来收治的脾虚湿滞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梳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2019年诊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分析对象,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均与WHO对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内容相符合[4]。患者中男性129例,女性71例;年龄在40~60岁,平均(51.5±2.7)岁;糖尿病病史在3~8年,平均(5.1±1.2)年。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5];②存在交流障碍;③了解本研究内容后明确表示拒绝。患者存在自觉明显的疲乏、气短、每天大便次数在3~4次,大便性质稀,频繁夜尿,脸部浮肿,舌淡红、苔白腻、细裂纹、脉沉细。所有患者经中医辨证如下:气阴亏损、脾虚湿滞。并根据为患者制定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每组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完成分组后对其临床基本数据诸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无意义(P>0.05),不对研究数据产生影响。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其进行关于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结构调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并定期进行运动。同时应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药物控制血糖,用药方式均为口服,剂量对应为0.5 g、50 mg,3次/d,二甲双胍在三餐后服用,阿卡波糖则在每次进餐时和第一口食物一同服用。

观察组:在上述调整和治疗基础上给予薏苡仁,每次剂量30 g,煎煮后取汁服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种治疗方案下脾虚湿滞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进入到合理范围内所需时间进行记录。

对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的控制情况评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变化、餐后2 h血清C-肽、血清白蛋白,将上述项目指标检测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事件情况并将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应用t以及卡方检验,并通过(±s)与(%)做描述,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时间


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并顺利完成疗程后,血糖达标所需平均时间分别如下,对照组(3.3±0.5)d,观察组(2.8±0.3)d,观察组有显著优越性(t=9.648,P=0.007)。

2.2血糖达标情况

两组患者在顺利完成治疗后对其各项血糖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判断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患者各项目检测所得数据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详情可见表1。


\
 

2.3安全性

治疗与随访期间,观察组有4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不良事件,对照组有13例患者出血低血糖不良事件,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648,P=0.001)。

3讨论

糖尿病本身并不会对患者的健康、生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但如果机体一直处于血糖控制不达标那么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对患者身体造成负面影响,且有威胁生命的可能。糖尿病虽然是终身性慢性疾病,但却是可控制的疾病类型,而控制程度和患者本身主观意识存在密切联系,严格对血糖指标进行控制则可以让患者带病但却高质量生存,反之如果血糖指标一直处于频繁波动的状态,则诱发的并发症会不断恶化且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6]。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均是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主要药物,其中二甲双胍是临床用于控制糖尿病指标的一线药物,应用后会对患者机体的葡萄糖输出效率有所控制并限制肝脏的糖原异生速度,同时还能帮助细胞提升吸取葡萄糖的速度,对于肠道控制葡萄糖吸收效果也有积极影响,从而发挥控糖效果[7]。而阿卡波糖是α糖苷酶抑制剂,在应用后会直接促使肠道与葡萄糖苷酶两者发生竞争性的抑制效果,控制蔗糖以及多糖的转化速度,让葡萄糖被机体细胞吸收速度下降。在本次研究中联合薏苡仁治疗的患者无论是控糖所需时间、控糖效果、安全性方面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西医对症控制治疗效果。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为消渴症阴虚燥热型、脾虚湿滞型,其中脾虚湿滞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于老年人群体,和疲劳、饮食不规律等有联系,薏苡仁是中医上品药材,除了本身有全面而丰富的营养外,还具备除痹止泻、清热排脓以及健脾渗湿的效果,服用薏苡仁后能够让血糖指标得到良好控制,还有降脂作用,除了薏苡仁本身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机制外,其食用方式多样化也是明显优势,一般选择煎煮,也可以在熬汤或者煮饭的时候放入薏苡仁,这种方便的操作方式让患者的依从性提升,不会使其感觉联合治疗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存在明显差异[8]。

综上所述,对中医辨证确认为脾虚湿滞型的糖尿病患者在常规生活调整、血糖药物控制基础上给予薏苡仁,能够缩短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更好地让血糖各项指标保持在良好范围内,且联合治疗减少了降糖药物剂量,更好地避免发生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忠满.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9):65-67.
[2]李应辉,唐敏,曹喜阳.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3):1688-1689.
[3]韩国卫.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1):114.
[4]王存解,冯迎儿.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24):3155.
[5]方向毅.探讨薏苡仁提取物薏苡仁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100,102.
[6]樊幼林,曾宏,黄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7,29(6):863.
[7]王家乐,魏爱生,黄玉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中医,2018,34(1):49-51.
[8]连俊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7,9(9):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