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21例应用1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7例选择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奋乃静、利培酮、喹硫平、舒必利、氯氮平等药物使用比例较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类型精神疾病患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剂量,综合考量患者实际病情,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老年精神病患者;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荆环荣,步新红.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的调查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117+122.
0引言
精神病指的是心理性疾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认知、行为、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动异常,不能正常工作、学习等[1]。旁观者难以理解精神病患者所做的行为动作,还有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病态心理,进而出现攻击性、自伤性行为动作[2]。老年精神病患者人数较多,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机体器官及组织出现退变,当这些退变发生在脑部时会造成脑萎缩、进行性痴呆等[3]。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医治这些精神疾病症状,可以有效控制精神病复发、预防躁狂症等,也用于其他存在精神症状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中[4]。研究发现,老年精神病患者如何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5]。现就我院6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60-86岁,平均(61.8±0.2)岁。精神分裂症11例、血管病引起精神障碍者10例、阿尔茨海默症10例、乙醇慢性中毒引起精神障碍18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者11例、抑郁症8例。
1.2研究方法。查询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等。
1.3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68例患者中21例应用1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7例选择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奋乃静、舒必利、氟哌啶醇、氯普噻吨等,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阿立哌唑及奥氮平等,其中奋乃静、利培酮、喹硫平、舒必利、氯氮平等药物使用比例较高,见表1。
2.2不同精神病患者的药物剂量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类型精神疾病患者,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不同性别精神病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差异。折合成氟哌啶醇的剂量后,68例患者中男性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为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的追求更高。老年人身心健康尤其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老年精神病患者人数逐渐攀高,特别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老年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日趋严重[6]。随着临床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有很多,药物多样性趋势明显[7]。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另一重大课题[8]。合理用药是每位医生对每位患者最基本的责任,在保证用药治疗的安全、耐受、方便的基础上尽可能达到最佳疗效[9]。
我们知道精神疾病受到神经递质传递、内分泌、遗传、电解质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性格、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等社会心理性因素的影响[10]。老年患者还存在器官功能及生理机制减退、社会职能关系转变、家庭关系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心理更加脆弱、消极心理情绪更加明显、精神症状表现更复杂。常见的老年精神病患者表现为食欲不佳、情绪低落、丧失兴趣、语言迟钝、运动受限、攻击性及自杀倾向等[1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其根本性治疗手段,考虑到老年患者药物代谢、吸收、排泄能力减弱,药物清除半衰期会相对延长,针对老年人用药要慎重把握剂量。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还需同时接受多种其他类药物治疗,此时还需慎重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毒性,要严格把握配伍禁忌,保证合理用药。老年患者中还普遍存在对自身疾病认知不足、对药物疗效不认可的情况,在临床用药期间有效的医患互动不可或缺,要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身疾病特点,能积极主动配合和接受治疗[12]。本组分析6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多数患者联合使用了两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且奋乃静、利培酮、喹硫平、舒必利、氯氮平等药物临床使用比例较高。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最高(P<0.05)。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耐受性、合并基础性疾病情况、用药史、配伍禁忌等,确保合理用药、安全用药、高效用药。
参考文献
[1]刘葵葵,徐梦佳.基于JCI标准多学科团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及伤害率的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分析与探讨[J].浙江医学,2016,38(10):762-764,767.
[2]蒋特成,熊生杰,殷俊先,等.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2):117-118.
[3]王向阳,熊云珍,龙洁,等.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8):123-126.
[4]盛建华.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3,34(4):193-196.
[5]郭晋芸.太原市精神病医院门诊部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0):1165-1167.
[6]刘晓琴,唐菊艳,董春力.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及幸福感与自尊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117-119.
[7]刘国霞,郑美玲.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9):67-68.
[8]杨慧.医院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2):34.
[9]王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14(5):127-128.
[10]潘赞,马继东.多元化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4):4346-4347.
[11]粟英,向毓明.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情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51-3152.
[12]游秋萍,李雅文,白静,等.系统康复护理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9):1398-14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