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于晚期乳腺癌治疗中使用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乳腺科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共8例,按照随机划分两组各4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定期复查,比对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比对两组癌症缓解情况,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结论于晚期乳腺癌治疗中使用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任媛.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39+245.
0引言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疾病检出时癌细胞程度较高,多伴有肿瘤细胞转移,增加治疗难度;随着临床诊断学的发展,疾病筛查技术完善,早期确诊及治疗为患者争取了有效治疗时间。临床针对晚期乳腺癌多建议采用联合化疗,基于化疗对机体的伤害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受限。本研究为了探究卡培他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8例患者进行研究比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乳腺科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共8例,按照随机划分两组各4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5-71岁之间,平均(47.59±3.22)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1例,1例患者表现为单部位远处转移,3例患者表现为多部位转移;对照组患者年龄38-67岁之间,平均(48.42±3.02)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2例,1例患者表现为两部位远处转移,3例患者表现为多部位转移;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数值做统计学分析提示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8例研究对象均符合
《NCCN乳腺癌诊疗指南》[1]中对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入院后经病理检验等确诊,为转移、复发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后KPS评分均≥60分;②患者对本研究项目知情。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时间不满3个月;②化疗禁忌症患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
1.2方法。两组患者研究前均给予肝肾功能检验、血常规、乳腺超声及胸片等常规检验,明确基线水平;研究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单药维持治疗,1000-1250 mg/m2 po Bid D1-D14,于餐后30 min温水送服,三周为一疗程,间隔12周进行复查;研究组患者不予以药物干预,间隔12周复查。
1.3评价标准
1.3.1予以患者生存质量评估表对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3.2借助《NCCN乳腺癌诊疗指南》中对疗效的评估标准,分为显著(癌症控制显著)、有效(癌症进展得到缓解)和无效(癌症情况未达上述标准)等指标,有效率=(显效+有效)×100%[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3.0版本进行所得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表达用(%),组间比对采用样本χ2,计量资料表达用(±s),组间比对采用样本t,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水平比对。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评分,组间差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比对。比对两组癌症缓解情况,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好见于女性患者,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肿瘤具有一定几率的复发可能,复发几率高达50%左右,对女性心理健康具有严重危害。乳腺癌疾病早期无显著疼痛症状,于疾病晚期会出现刺痛、阵痛或隐痛等疼痛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一定负性影响。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多采用联合化疗干预,但是基于化疗较强的药副作用,化疗质量无法保障;既往临床对采用保守观察的治疗态度,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临床疗效不甚显著。卡培他滨为临床常见的乳腺癌治疗药物,作为新型的氟尿嘧啶衍生物,该药物主要治疗转移性及晚期原发性胃癌、乳腺癌及结肠癌的疾病[3]。
卡培他滨为新型的氟尿嘧啶类药物,卡培他滨用药简单,主要以药物口服为主,药物经口服后经肠道吸收于肝脏内进行代谢,代谢产物经酶联反应可转化为5-FU,于胸腺嘧啶的催化下完成转化。由于乳腺癌细胞中具有较多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可促使卡培他滨转化成5-FU,对癌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功效,起到抑制癌细胞进展,保护机体免疫机制的作用。卡培他滨药物特异性较强,具有高效的选择性,可有效降低药物对机体组织的影响[4]。卡培他滨药物由于本身较强的药效,加之本研究患者伴有多部位转移,药物使用剂量较多,患者机体较为虚弱,容易药物应激反应较大,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不良反应多为轻度表现,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腹泻呕吐及口腔黏膜炎等症状,可通过针对性的应对干预缓解症状,对化疗持续治疗无显著影响,药物临床应用价值高[5]。本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比对两组癌症缓解情况,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采用卡培他滨药物干预组的患者临床反馈更佳。
综上所述,于晚期乳腺癌治疗中使用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药物使用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用药较为安全,可有效延长乳腺癌患者预计生存时间,临床药物使用可确保维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考虑癌症患者机体特异性,临床药物使用需加强疗效观察,针对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应对,确保患者药物使用有效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俏,徐兵河,李青,等.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和紫杉类耐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2):938-941.
[2]Gao Huiquan,Ma Xuezhen,Zhu Chao,etc.Efficacy of capecita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J].Tum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udy,2014,41(4):383.
[3]李林,王楠,秦威,等.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34(9):1552-1554.
[4]王双月,崔建东,张羽,等.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维持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8,40(19):2289-2292.
[5]牛会坤,曲洋明,李美奇,等.新辅助化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6):1171-1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