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基于此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LVESV、LVESD、LVEDV、LVEDD、LVEF等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等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因此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李世桥.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00+203.
0引言
在临床上,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较为常见,且由于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发病率的提升,导致了该病症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增高的趋势。该病症一旦发生,则患者病情十分危重,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过程中,常用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如螺内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1]。因此本文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即探讨了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女7例,男13例,年龄为41-79岁,平均(53.2±2.7)岁;病程为5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为(2.2±0.7)年。对照组女8例,男12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54.2±1.6)岁;病程为5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为(2.4±0.6)年。两组临床基础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及排除标准[2]:均符合WHO规定的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均完整;均无本次用药过敏史;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均意识清楚,且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均知晓本次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瓣膜性心脏病者、先天性心脏病者、精神疾病者、对本次用药过敏者、不配合研究或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即包括吸氧治疗、抗感染、洋地黄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基于此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用法用量:5%-10%葡萄糖液100-250 mL+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20 mg,实施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 w。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左室射血分数)等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以及临床效果(评估依据[3]: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Ⅱ级或恢复至1级,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未达到上述条件或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2.0软件,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在LVESV、LVESD、LVEDV、LVEDD、LVEF等指标上,两组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效果情况对比。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总体为75.0%(15/20),其中无效5例、有效6例、显效9例;观察组总体为95.0%(19/20),其中无效1例、有效5例、显效14例,二者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缺血性心肌病是因心肌长时间缺氧、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纤维化,从而降低了心脏的射血功能或者损伤心室充盈度,进而引发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变性为主的综合征。该病症若诊治不及时,则极易伴发心力衰竭,且主要表现为体力活动受限、体循环及肺循环淤血引起呼吸衰竭、机体水肿、心脏排血量差等,甚至会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心脏骤停,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3]。合并心力衰竭的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多发性疾病,且其一旦发生,则会引发程度不同的心室重构,且可引起心室功能、大小、形态以及心肌组织结构等改变。针对此类患者,以往采用常规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的效果欠佳。而环磷腺苷葡胺是一种环磷腺苷的衍生物,主要由人工合成,其以降解产物进入核苷酸代谢路径为药代动力学,该药加强心肌收缩,可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同时可扩张血管,恢复心肌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该药物可充盈血流灌注,并优化心肌细胞功能,从而对心室结构重塑加以缓解,进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4-5]。
因此通过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采取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则可达到十分理想的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本文的研究中,在LVESV、LVESD、LVEDV、LVEDD、LVEF等指标上,两组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而两组治疗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总体为75.0%,观察组总体为95.0%,二者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见,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6-8]。
综上所述,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因此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甄锦焕,黄纪文,谭永锦.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4):56-57.
[2]申其斌.生脉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8,49(02):111-113.
[3]胡光.辛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01):57-59.
[4]陈宇,宋福钢,木森,等.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42-44.
[5]高彦.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6):187-188.
[6]张建忠.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6):470-471.
[7]郑国钦,李建刚,王军霞,等.他汀类药物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6):482-483.
[8]贺泽龙,袁卫红,邹晓玲.参附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机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5):386-3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