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化痰祛瘀方对白塞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6 16:50: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方对白塞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白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硫唑嘌呤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方治疗,对比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及IgA均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对白塞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效果明显,可以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化痰祛瘀方;白塞病;辅助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王威雪,王勇,常军英,等.化痰祛瘀方对白塞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224,226.

引言

白塞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阴溃疡、皮肤损害、眼部虹膜炎等特征的疾病[1]。该病累及全身血管,主要表现为大中血管的炎症。大中动脉、静脉的炎症可以导致血管壁增厚,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管腔变窄[2]。血管炎症还可以破坏管壁弹力纤维,导致血管壁弹力丧失容易形成局部扩大的动脉瘤改变[3]。而动脉狭窄可以表现为脉弱、低血压、血管杂音等。相应部位的动脉狭窄可以出现特定的疾病表现,如脑动脉狭窄表现为头痛、头晕,冠状动脉狭窄表现为心肌缺血坏死,肾动脉狭窄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有动脉瘤形成时局部可以表现为搏动性肿块。该病常见于四肢,尤其高发于下肢,累及肢体众多浅静脉、深静脉,导致疾病表现。中医认为白塞病属于狐惑病范畴,既往留下了诸多治疗经验。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白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化痰祛瘀方对白塞病的辅助治疗作用。详细情况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白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范围17岁~59岁,平均年龄为(32.7±7.3)岁,患者病程范围为5个月~7年,平均病程(2.1±0.6)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范围18岁~56岁,平均年龄为(32.2±6.9)岁,患者病程范围为7个月~7年,平均病程(2.2±0.8)年。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1)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符合白塞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外阴溃疡、眼部色素膜炎或视网膜血管炎、假性毛囊炎或结节性红斑等皮肤病变、针刺试验阳性。(2)符合中医痰瘀痹阻证诊断标准,包括口舌生疮,关节刺痛,下肢红斑结节,胸闷痰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心烦汗出,苔白腻,脉弦涩。(3)患者知情同意并愿意承担相关风险,签署研究试验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2)合并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临床试验相关检查内容的患者。(3)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硫唑嘌呤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方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3.1对照组

采用硫唑嘌呤片治疗,遵循大剂量治疗后逐渐减量的方法,治疗疗程2月。

1.3.2研究组

化痰祛瘀方组成为:当归、地黄、赤芍药、茯苓各9g,炒桃仁、鸭跖草、鬼箭羽、酒乌梢蛇各12g,天名精、陈皮、半夏各15g,川芎6g,生姜25g,甘草30g。对于合并前阴溃疡加地肤子,肛门溃疡加炒槐角,眼部损害加密蒙花、决明子,口腔溃疡加冰硼散。每日1剂,加水煎服,每次400mL早晚服用。

1.4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RP及免疫球蛋白IgA。定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针刺反应阴性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连续服药可保持病情稳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5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2.2两组治疗前后CRP及IgA对比

两组治疗后CRP及IgA均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白塞病是狐惑病范畴,与湿热化生虫毒有关。该病往往起病急骤,表现为痰瘀互阻[4]。患者湿热蕴结,邪阻经络,血滞为瘀,痰浊与瘀血互结,阻塞经络,溃破出血[5]。该病治疗应以化痰祛瘀为主。陈皮、茯苓、生姜健脾化痰;当归、炒桃仁、川芎、赤芍药、生地黄活血化瘀;天名精化痰降毒,鸭跖草解毒利湿,酒乌梢蛇疏络通痹。西医研究认为茯苓、半夏、赤芍药、当归合用可以发挥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非特异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可以抑制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损伤异常细胞的DNA,从而起到抗代谢作用。然而该药不良反应多,容易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因而结合中药使用效果更佳。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白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化痰祛瘀方对白塞病的辅助治疗作用。结果表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及IgA均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化痰祛瘀方对白塞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效果明显,可以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晨敏,陈志涵,高飞.累及心脏瓣膜的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7):163-164.
[2]李超然,丁艳霞,刘金晶,等.托珠单抗治疗重症和(或)难治性血管白塞病临床疗效[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13(01):42-47.
[3]李南南,周彩云,杜丽妍,等.关节痛伴动脉瘤形成的贝赫切特综合征1例[J].中医药导报,2019,25(01):128-130.
[4]宋同贺,鲁盈.白塞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8,50(12):42-45.
[5]谷占卿,王勇,郝静敏,等.化痰祛瘀方加减联合硫唑嘌呤片治疗白塞病27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04):494-4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