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化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6 16:47: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化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与耐药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所收治的化脓性角膜炎患者共计80例(12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资料等进行收集。结果在80例研究对象中,包括眼外伤26例(32.5%)、眼部原有疾病24例(30%)、全身性疾病12例(15%)、眼部手术史8例(10%)、病因不明10例(12.5%)。在120只眼中,有105只眼接受病原学检查,其中,病原菌检出率为38.09%(40/105),37只眼检查出单一致病菌,检出率为35.23%(37/120),28只眼为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6.67%(28/120)。对于哌拉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91.3%,对红霉素,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82.6%;对于氨苄西林,溶血性链球菌的耐药率高达83.3%,对红霉素,溶血性链球菌耐药率为66.75;对于红霉素,绿脓杆菌的耐药率为100%,对于氨苄西林,绿脓杆菌耐药率为86.4%。结论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化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且两者脑药性显著。

关键词:化脓性角膜炎;病原菌;耐药性

本文引用格式:李永胜.化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03+105.

0引言

化脓性角膜炎是常见的眼科感染疾病,个别患者伴有脓性分泌物,从而直接威胁患者的视功能。真菌和细菌是化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化脓性角膜炎起病急、病情危重,若治疗不当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同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角膜穿孔、眼内容物脱出、眼内炎症等,严重时可致失明[1]。随着抗菌药物、激素和田间农药的大量应用,也使得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体种类、分布等发生了较大变化,细菌的耐药性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些都为疾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所收治的化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与耐药性共计80例(12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55例,女25例,年龄6-70岁,发病时间2天至3个月。对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资料等进行收集。

1.2方法。病原学检查:对患者进行麻醉,派遣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主治医师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对病灶部位坏死组织进行刮取,之后将其制作成革兰染色涂片和KOH湿片(10%),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真菌等进行检查。细菌和真菌培养,需要在病灶表面使用棉签直接取材,之后放在无菌环境,通过全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设备对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对80例(120只眼)化脓性角膜炎患者的发病因、病原菌分布和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对比。

1.4资料收集。主要对80例化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危险因素、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病原菌培养结果等进行对比。

2结果

2.1化脓性角膜炎病因。在80例研究对象中,包括眼外伤26例(32.5%)、眼部原有疾病24例(30%)、全身性疾病12例(15%)、眼部手术史8例(10%)、病因不明10例(12.5%),具体如表1。

\

 
2.2化脓性角膜炎病菌分布。有120只眼接受病原学检查,其中,病原菌检出率为38.09%(40/105),37只眼检查出单一致病菌,检出率为35.23%,28只眼为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6.67%。

2.3化脓性角膜炎病原菌耐药情况。对于哌拉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91.3%,对红霉素,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82.6%;对于氨苄西林,溶血性链球菌的耐药率高达83.3%,对红霉素,溶血性链球菌耐药率为66.75;对于红霉素,绿脓杆菌的耐药率为100%,对于氨苄西林,绿脓杆菌耐药率为86.4%。

3讨论

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因主要包括眼外伤、眼部原有疾病、全身性疾病、眼部手术史、其他原因等,眼部刺激症状相对显著,常出现灰白色角膜溃疡、灰黄色浸润病灶等,个别部位的病灶发展十分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临床症状,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良好[2]。

对于化脓性角膜炎,真菌感染、细菌感染一般都为单眼,角膜接触镜配载、外伤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在不同的地区,这些危险因素的分布也具有一定差异性,例如,在农村和低收入地区,角膜外伤的发病率较高,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角膜接触镜配载发生率较高[3]。

化脓性角膜炎致病因素包括皮质类固醇的应用、角膜外伤、继发性眼表感染、角膜接触镜配载等,有研究表明,角膜外伤是最主药的危险因素,除了比较常见的植物外伤,还包括金属、砂石异物等,其他的危险因素如眼部疾病、眼部手术史等[4]。

真菌和细菌是化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细菌能够实现快速繁殖,,且代谢也比较活跃,对于细菌,毒力因子是致病基础,结合其外形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等。在正常人的结膜囊中,往往会存在一定量的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如果对广谱抗菌药物、激素等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眼部菌群失调。随着抗菌药物、激素和田间农药的大量应用,也使得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体种类、分布等发生了较大变化,细菌的脑药性也随之发生改变[5]。

在本次研究中,共选取80例化脓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化脓性角膜炎病因方面,包括眼外伤26例(32.5%)、眼部原有疾病24例(30%)、全身性疾病12例(15%)、眼部手术史8例(10%)、病因不明10例(12.5%);在病菌分布方面,在120只眼中,有105只眼接受病原学检查,其中,病原菌检出率为38.09%(40/105),37只眼检查出单一致病菌,检出率为35.23%,28只眼为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6.67%;在病原菌耐药性方面,对于哌拉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91.3%,对红霉素,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82.6%;对于氨苄西林,溶血性链球菌的耐药率高达83.3%,对红霉素,溶血性链球菌耐药率为66.75;对于红霉素,绿脓杆菌的耐药率为100%,对于氨苄西林,绿脓杆菌耐药率为86.4%[6]。

综上所述,绿脓杆菌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化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且两者的耐药性也相对显著。目前,耐药现象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和不规范应用是耐药性提升的主要原因。鉴于上述,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一定要对抗菌药进行规范应用,以减少耐药性。耐药性和病原分布不同可能与抗菌药物应用和其与地区差异相关[7]。

参考文献

[1]杨杰,汪怿,温积权,等.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4497-4499.
[2]肖楚标.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179-181.
[3]高华,贾艳妮,丁刚,等.暴露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深层化脓性角膜炎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16,49(10):884-889.
[4]聂鑫鑫,朱敏,李美玉,等.TREM-1在细菌性化脓性角膜炎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3(3):305-310.
[5]张凤梅,尚彦霞,冯琳,等.邢台地区感染性角膜炎1928例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4,6(34):4646-4648.
[6]李定,黄文明,史建强,等.广东湛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5(8):1617-1619.
[7]王敏,刘意,马宇,等.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病原学分析和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50(2):141-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