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健康路径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服务,剩余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护理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周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意义重大,能够降低患者的发病频率,帮助患者重建康复信念。
关键词: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付新亮.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41-342.
0引言
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已经逐渐成为心血管内科的危急症状,其起病的速度往往较快,病情发生之后,往往严重,且患者通常会有心律失常和休克等并发疾病困扰,患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并威胁了其生命健康,现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方式,该种护理模式需要一定的护理体系,患者在入院出院都能够进行如此护理,能够较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效率较高。因为每个患者的个人情况都不完全相同,在使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时,需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生活环境的变化等等,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此实验主要对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探讨,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前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55.65±4.85)岁,其中前壁梗死患者为15例,下壁梗死患者为20例,前间壁梗死患者为2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为21-67岁,平均(56.25±4.98),其中前壁梗死患者为13例,下壁梗死患者为22例,前间壁梗死患者为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医院的伦理委员会配准,患者及其家属全部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PCI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疾病相关预防措施等。同时,常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住院环境和制度等,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情况和治疗步骤。因为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治疗后,大部分的患者都会对自己的病情产生焦虑,心理压力很大[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健康教育路径落实治疗和护理。因为每个患者的个人情况都不完全相同,在使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时,需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生活环境的变化等等,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使用护理健康教育路径表:入院第1日、手术当日、术后第1日、术后第2日、术后第3日出院前日,出院日。表单以病人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为主线,采取科学健康的护理方式,根据不同阶段诊疗护理要点落实健康教育内容,并注重患者心理生理情况,落实心理护理。②根据表单内容:治疗处置检查、活动体位、饮食、护理要点、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与需要,结合患者心理,落实相关内容。此外,由于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发病迅速,不受控制,所以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还应该帮助患者学会一定的自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自救,降低意外风险,为后期良好治疗打下基础。以便于健康教育能够在多个方位,帮助患者进行疾病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与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情况。②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③应用本院自拟的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计算患者满意率,其中本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所有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t进行检验,进行试验后所得指标经统计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85±2.5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58±3.65)天,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00%。所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护理3周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76%,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够帮助患者康复,提高生活水平。部分患者的患病后心理非常脆弱,需要医务工作者以一个比较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避免患者因为负面情绪耽误病情的治疗[3]。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加强心理疏导,让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情绪了解自身病情,减轻患者自身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更好的配合相应的临床手术治疗举措。
一般来说,中老年患心肌梗死数量更多,并且随时有可能危及生命,治疗的重点在于患者必须谨遵医嘱,用乐观的心态治疗疾病,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念。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往往较为危急,患者的起病速度较快,且病情严重,有时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等,对其生命健康威胁较大。所以对于该类疾病的护理需要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总而言之,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推动患者康复进程。另外,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发病迅速,不受控制,所以患者要学会一定的自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自救,降低意外风险,为后期良好治疗打下基础。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健康教育护理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优质护理,排除护理中的潜在危险,体现了精心服务理念。由此可见,健康教育能够在多个方位,帮助患者进行疾病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对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会产生更重大意义[4-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85±2.5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58±3.65)天,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00%。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76%。总而言之,本次研究使用对照实验的方式,结果发现,使用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适合推广。但本研究对象数量较少,研究周期较短,缺少延续性服务质量考评,包括患者遵医服药落实情况、再次入院发生率等指标的分析,需要后续研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咏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9):45+52
[2]孙俊娟,肖凤琴,蒋霞.健康教育执行路径单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124-125.
[3]王贺青,吴爱琴.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04):319-320.
[4]马玮,刘敬,陈娟,等.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3):73-76.
[5]杨海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03):159-1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