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与针刺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运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温针灸方法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3.33%)高于参照组(73.33%),膝关节优良率(90.00%)高于参照组(66.67%),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5.12±1.49)高于参照组(67.48±2.09),组间检验,/t值分别为4.3200、4.8118、37.6422,P值分别为0.0376、0.0282、0.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其中运用温针灸的方法,效果好于针刺治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温针灸;针刺;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崔哲刚,宋利双,延丽君,等.观察温针灸与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185-186.
0引言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退行性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膝盖红肿、运动疼痛等症状,也有患者存在肿胀、积液情况,严重者会导致关节畸形,造成患者残废[1-2]。临床治疗此病的方法较多,中医方面,主要以针刺、温针灸为主,但需要依据患者具体症状,给予针对性治疗。本文以我院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例,探讨温针灸与针刺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进行,抽取此阶段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成立为两个小组:实验组(30例)与参照组(30例);实验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19:11,最大年龄值为76岁,最小年龄值为58岁,平均(67.15±0.16)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18:12,最大年龄值为78岁,最小年龄值为56岁,平均(67.23±0.18)岁;一般资料统计得知,统计学不存在意义(P>0.05)。此次调查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认为膝骨性关节炎者;对本次研究自愿同意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重大心肺肾疾病者。
1.2方法。参照组行针刺治疗,取患者梁丘、血海、足三里、阿是穴、阳陵泉等穴位,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选用0.3x40mm的毫针,刺入后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1次。实验组行温针灸治疗,患者针刺方法同参照组一样,针刺留针后,在针柄上将2厘米长艾条套上,艾条与患者皮肤之间距离为4厘米,将艾条点燃,大约燃烧半个小时。每次需要灸1个艾条,时间为0.5个小时。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7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需间隔1天[3-4]。
1.3观察指标。(1)临床效果: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则为痊愈;患者症状得以缓解,但没有痊愈,则为有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则为无效[5];(2)日常生活能力: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自理能力越强;(3)膝关节优良率:患者膝关节屈曲可超过100度,不影响其正常生活,则为优;膝关节屈曲程度为80-100度,则为良;屈曲程度在70-80度之间,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则为可;屈曲程度不超过50度,症状严重,则为差。
1.4统计学意义。研究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P<0.05指有差异,统计学符合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表1显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优,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从表2得知,两组治疗前,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改善更加明显,统计学含有意义(P<0.05)。
2.3比较两组膝关节恢复情况。如表3所示,实验组膝关节恢复的更好,与参照组具有差异性,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很常见[6],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发生此病的概率为50%,7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为78%,且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此病发生概率逐渐上升。患者临床表现为膝部疼痛、关节僵硬等,严重者无法走路,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种情况,临床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方法。西医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患者长期服药,身体会出现抗药性,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损害患者肝功能,导致临床效果不佳[7]。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痹症范畴,原因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脏腑功能亏虚、瘀血阻滞骨关节,加之寒气入侵所致,治疗的关键为化瘀、通络。研究显示,膝关节在人体中非常重要,其承担着主要功能,若膝关节软骨萎缩、软骨下骨硬化,会导致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走路僵硬,疼痛感加强,长此以往,给患者心理生理带来痛苦。中医治疗此病存在优势,其方法包括针刺、艾灸等,而温针灸是将艾灸与针刺结合起来,在针刺基础上,加以艾灸治疗,达到双重治疗效果,也可弥补单独针刺治疗的不足。温针灸作用于患者膝关节周围的穴位[8],包括足三里等,通过对重点穴位进行针刺,留针后,通过艾灸的热力进行传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行气活血的功效,疏松周围经络,从而让患者膝关节血脉畅通。温针灸在养血活血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消除其疲劳症状,促进炎症的排泄。此方法不会给患者身体带来损伤,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实施温针灸治疗之后,效果得以提升,膝关节优良率也明显提高,充分显示了实验组方法的有效性,相较于针刺治疗,其优势明显,组间卡方检验,统计学符合意义。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上,实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改善,参照组虽也有改善,但其效果却不如实验组,说明温针灸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结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在其中给予温针灸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以缓解患者痛苦,改善关节功能,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长兴.委中穴梅花针叩刺联合拔罐对膝骨关节炎的功能恢复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4):21-23,39.
[2]蒲瑞生,方晓丽,颉旺军,等.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3):4183-4187.
[3]谭惠予,冯云亮.温针灸深刺犊鼻、内膝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4):23-24.
[4]马胜利.温针灸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2016,37(1):101-102.
[5]沈海,何春江,罗小兵,等.髋膝联合针刺疗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8,30(12):4-8.
[6]席小芳,李学智,刘菲,等.短刺加电针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膝关节软骨修复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6,41(2):124-130.
[7]曹锐,杨红玲,何润东,等.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6,57(13):1133-1136.
[8]王智慧.中药外敷、针刺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期膝骨关节炎
30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11):10-1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