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6 10:24: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病患128例,供应室工作人员11名,其中64例患者设为参照组,该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实施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工作,另外64例设为研究组,该组为2018年05月以后实施了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工作。对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院内感染工作中应用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消毒杀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对预防院内感染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灭菌;预防;院内感染;作用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马宇秀.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330.

0引言

院内感染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患者在医院内受到感染的现象,涉及到住院期间和出院以后发生的感染现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院内感染并不包括患者在入院以前就已经受到感染或者是在入院时就有了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现象。供应室是医院十分重要的一个科室,是整个医院正常运作的枢纽,对于院内预防感染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是促进医院工作展开,提升整体管理质量和预防院内感染现象发生的重要方式[1]。本文就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进行探究和分析。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病患128例,供应室工作人员11名,其中64例患者设为参照组,该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实施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工作,另外64例设为研究组,该组为2018年05月以后实施了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工作。供应室工作人员为同一组人员。参照组患者有男性35例,女性29例,平均(38.45±6.28)岁;研究组患者有男性34例,女性30例,平均(39.03±5.87)岁。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其差异性表现为(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患者未进行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采用常规供应室管理工作,包括物品分区管理以及做好标识等。

1.2.2研究组

该组患者在常规供应室管理中进行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主要内容有:①生物学监测:生物学监测是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基础,相关供应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供应室进行生物学监测,对灭菌管理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本院的标准和要求对灭菌管理进行监测处理。在所有灭菌工作完成以后,管理人员需进一步培养和分析供应室的生物指标。观察并记录3小时以后的各项生物指标并以此来判断消毒灭菌工作的实际效果[2]。②无菌监测:这一部分工作的主要监测对象是对10-16天以后的供应室物品进行灭菌,对这些物品进行无菌监测工作,观察并记录这些物品中细菌的培养结果,认真总结和分析细菌的生长情况,根据其生长原因进行有目的性的灭菌处理。在这一部分中倘若并未有细菌滋长,则表明供应室内相关消毒灭菌工作的实际效果良好,在有效期以内能够发挥其功能和作用。③热源监测:这一部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供应室内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当监测结果呈现出阳性时,则证明该医疗用品不符合应用标准,反之呈现出阴性时,则证明该医疗用品符合应用标准。④提升供应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管理人员是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直接参与人,对于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在开展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时需提高对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增加管理人员对于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认知,通过讲座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使命感和信念感,以此来实现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双提升[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未发生感染患者例数和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例数,采用发生率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其中院内感染发生率=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8.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统计,应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当组间差异表现为(P<0.05)时,则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3讨论

供应室是医院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室,直接影响了医院运行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人们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也越发的重视和关注[4]。近些年来,如何提升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成效一直是相关医学工作者探索的目标和任务,基于此,在供应室的管理中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工作就成为了具有重大意义和实战策略的事项。

在供应室的管理中采取消毒灭菌监测,通过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等对供应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和反馈,最终作用于实际消毒灭菌之中,构成一个良性循环。消毒灭菌监测的展开能够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对供应室的细菌生长情况进行实时掌控,最大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消毒灭菌工作的良好展开能更好的控制供应室感染源,能够显著降低院内感染这一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护工作。

综上所述,在预防院内感染工作中应用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消毒杀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对预防院内感染产生积极影响和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葛德兴,王春雷.供应室消毒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2):19-20.
[2]杨民欣,吴梅娇,梁秀华,等.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预防的作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3):471-473.
[3]任小君.浅析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预防的作用[J].名医,2018.11(3):157-157.
[4]朱永红.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3):176-177.
[5]宋金艳.浅谈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171-1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