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23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6 10:00: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宫颈原位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3例宫颈原位腺癌患者,均实施阴道镜检和实验室检验,分析总结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结果23例就诊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宫颈原位腺癌,其中宫颈内膜型11例、子宫内膜样型7例、肠型5例。宫颈细胞学检测显示2例ASCUS、2例ASC-H、3例HSIL、6例AGC、2例AIS、3例TCT正常、5例无TCT报告。HPV检测5例HPV-16阳性、4例HPV-18阳性、1例HPV-31阳性,9例检出其他HPV阳性,2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HPV阳性,4例患者无HPV报告。结论宫颈原位腺癌阴道镜检缺乏典型表现,综合分析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试验等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警惕性,年轻宫颈原位腺癌患者通常希望保留生育能力,因此建议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

关键词:原位腺癌;宫颈;病理学;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丁勇.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23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77+82.

0引言

宫颈原位腺癌为多种浸润性腺癌前期病变,具有恶性细胞特征,同时保留有正常腺体位置与结构[1]。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宫颈原位腺癌发病人群以30-40岁妇女最多,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5岁,小于浸润性腺癌发病患者年龄[2-3]。现有研究认为,无论是鳞癌还是宫颈腺癌,其发病机制都极为相似,均为HPV[4]。宫颈原位腺癌患者约有80%都检出HPV-16、18和31型DNA。本研究分析了23例宫颈原位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各项检测结果,总结本病临床病理特点,旨在为诊断治疗提高参考。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随机选自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原位腺癌患者,共计23例。所有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实验室检验和病理组织学检验。患者年龄32-46岁,平均(42.5±2.1)岁。就诊时15例患者症状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8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在体检中发现。阴道镜检查23例患者均无特异性表现。

1.2研究方法。在阴道镜下获取患者宫颈组织标本,以病理学检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为确诊依据。组织标本由中性福尔马林(10%)加以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4μm;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要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试验,在光镜下观察总结检验结果。

2结果

2.123例患者临床确诊结果。经病理学组织形态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分析,23例患者均确诊宫颈原位腺癌。其中宫颈内膜型、子宫内膜样型、肠型确诊例数分别为11例、7例和5例。

2.223例患者宫颈细胞结果。分析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ASCUS患者2例,ASC-H患者2例,HSIL患者3例,AGC患者6例,AIS患者2例,TCT正常3例,无TCT报告5例,见表1。

\


2.323例患者HPV检测结果。23例患者中5例检出HPV-16阳性,4例检出HPV-18阳性,1例检出HPV-31阳性,9例检出其他HPV阳性,其中2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HPV阳性;另有4例患者无HPV报告,见表2。

\

 
2.423例患者镜检结果分析。受检患者腺体内衬细胞密集分布,呈复层结构或假复层柱状;细胞核大、染色深,核仁普遍较小且不明显,偶尔有突出显示;核分裂象位于腺腔面,70%病例可查见位于基底部的凋亡小体;有时腺腔结构呈实性或内筛状,腺体内或表面结构呈乳头状。11例宫颈内膜型患者宫颈形态接近宫颈内膜细胞,表现为柱状、核异形以及假复层,有少量或中量黏液性胞质,黏液含量低于正常宫颈内膜细胞,常于腺腔面出现核分裂象;7例子宫内膜样型患者宫颈形态接近肿瘤性子宫内膜样腺体,表现为细胞核大、假复层、胞质少,胞质黏液缺失或限于腺腔缘;3例肠型患者可查见肠型杯状细胞,通常无明显的密集核、深色核,偶有神经内分泌细胞与Paneth细胞。

3讨论

细胞学恶性上皮细胞取代宫颈腺上皮正常细胞即形成宫颈原位腺癌,临床实践证实宫颈原位腺癌是大部分浸润性腺癌的前期癌变症状。宫颈原位腺癌与浸润性腺癌具有较为相似的细胞形态,与微浸润性腺癌发生位置关系密切,同时HPV-DNA类型也较为接近,以HPV-16和18最为常见[5]。宫颈原位腺癌患者发病平均年龄较浸润性腺癌小约6岁左右。据美国相关报道称,约有24%-75%的AIS患者伴有SIL[6]。使用口服避孕药、多个性伴侣、初次性行为较早以及高危HPV均为二者共同危险因素。事实上,宫颈原位腺癌临床症状极其少见,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异常流血,但并不具备代表性。

约有20%的患者存在CIN病史,临床通常在CIN活检标本中偶然发现原位腺癌,如常规巴氏涂片和宫颈活检[7]。部分病例在随访涂片检验中也有发现非典型腺上皮细胞。阴道镜检在诊断宫颈原位腺癌中缺乏典型表现,原因在于一些病例检查异常是由CIN所致。有学者认为,细胞学检查在原位腺癌及浸润性腺癌诊断中均不敏感[8]。再者因为宫颈内膜获取标本涂片不完全,对腺上皮细胞良性和肿瘤性鉴别存在较大难度,几乎全部的宫颈原位腺癌都存在高危HPV感染。相较于正常腺上皮,异常腺上皮仅表现为轻度增厚,即使累及黏膜肉眼也难以准确观测。病灶局限于表面上皮、黏膜或隐窝开口处时往往易被忽视。本研究结果显示17例患者存在1种或2种HPV-DNA阳性,其中以HPV-16阳性为主,HPV-18、HPV-31均有发生,可提示高危HPV感染患者存在宫颈原位腺癌风险。

鉴别诊断早期浸润性腺癌观察重点在于腺体结构,在早期浸润性腺癌中腺体细胞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多见筛状、乳头状和实性巢状结构,二者腺体周围间质、炎性反应、结缔组织增生情况也有所差异。鉴别诊断腺体异型增生患者好发年龄与AIS相近,诊断腺体异型增生需符合细胞核非典型性以及细胞增生证据,核分裂现象与凋亡小体是主要区别表现。鉴别诊断因治疗导致的非典型腺细胞需结合患者治疗史,观测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胞质空泡现象,组化染色显示核深染,大小与形态也有所差异,放射治疗引起的改变在血管和纤维间质中也较为多见。

综上所述,宫颈原位腺癌患者发病年龄以30-40岁为主,年轻女性通常期望治疗同时保留生育能力,故应当尽量避免切除子宫,建议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保守治疗患者应加强随访和复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等实验室检查掌握病灶进展和复发情况。

参考文献

[1]赵轩宇,孔为民,宋丹,等.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病毒载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3):193-196.
[2]刘巧,丁晖,吴宜林,等.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8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6):438-442.
[3]李松梅,黄述斌,王志强,等.宫颈原位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分析[J].西部医学,2018,30(1):27-30.
[4]Wada T,Ohishi Y,Kaku T,et al.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With Morphologic Features of Both Usual and Gastric Types: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es and High-risk HPV Detection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2017,41(5):696-705.
[5]明健,许斌,辛小川,等.宫颈非典型类癌合并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25(5):25-29.
[6]K a w a c hi A,Yo s hida H,Kit an o S,et al.Tum o r associatedCD 204+M 2 macrophages are unfavorable p r o g n o s t i c i n d i c a t o r s i n u t e ri n e c e r v i c al adenocarcinoma[J].Cancer Science,2018,109(3):863-870.
[7]路云霞.宫颈原位腺癌手术切缘状态对残留灶判断的价值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16-19.
[8]高慧莉,郭幼军.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7,33(2):167-1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9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