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护理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5 16:17: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当前在任的60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物品消毒研究,按照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每组对10000件物品进行消毒,对照组工作人员采取常规消毒模式进行工作,观察组人员在进行护理安全文化干预后进行工作,对比两组工作人员的物品消毒质量和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在临床的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工作人员(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文化干预,可有效提高物品消毒质量,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并且改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理安全文化;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燕.护理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349-350.

0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着医院所有可复用器械以及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供应。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会影响到各部门器材的使用安全,同时影响着医院的整体运营效果。由于相关法律的颁布,消毒控制中心的工作逐渐被重视,由于工作涉及部门的全面性,需要对每个科室的器械进行清洗管理,并且中心的大部分由工人组成,由于工人对器械的认识可能存在不足,可能存在操作失误以及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情况。这就间接性导致管理难度的提升[1],本文对如何进行护理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进行探讨,为取得良好的管理办法,现有以下报告。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当前在任的60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物品研究,按照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选取人员均为消毒中心工作人员,并且均未接受相应的护理安全文化规范,对照组中男性9人,女性21人,年龄24~36岁,平均(28.76±1.98)岁;观察组中男性11人,女性19人,年龄22~32岁,平均(27.36±1.42)岁,两组工作人员分别对10000件物品进行消毒工作。两组工作人员年龄、工作时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工作人员采取常规消毒模式进行工作。观察组工作人员在护理安全文化干预后进行工作,包含以下内容。

①提供专业培训:由于消毒人员对消毒物品的分类认识具有差异,统一化的培训模式无法促使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知识积累,同时法律的相关规定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知识也越发严格。因此需要消毒控制中心在统一化的培训模式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的培训考核机制。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按不同层次分类进行以下安排:高资护士着重提高其科研、教学以及管理能力,强调对基础管理以及理论的提升;护士则以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上对清洗、包装以及灭菌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护士在器械清洗管理的能力,提高其消毒灭菌的意识。而护师则是在护士的基础上增加对监控技术的培训,加强对消毒物品的安全监控。一般工人需要按照其任职岗位的不同,对基本理论以及技能进行强化培训[2]。通过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能够促使各岗位人员对自身工作的全面完善,提高工作质量。

②提高应用程序化管理: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性质形成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的工作流程需要包括物品回收、器械清洗流程、不同种类器械清洗、物品包装、无灭菌以及储存发放[3]。根据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的不同可对各个岗位的流程以及操作设施进行更改,由各个组长进行工作的监督,并不定时对内容进行抽查,保证执行力度。

③重视管理作用:通过标识、颜色、留言板等方式[4],对自身的要求以及意见进行宣传,提高护理安全文化的内容质量,具体包含以下内容:标识管理,通过对相关器械粘贴设备的使用流程,方便对操作进行核实,减少操作的失误,同时加强操作者的应用培训考核。色标管理,根据不同工作区域,对工作区域进行颜色分类,实现科室对区域的管理和控制。留言板应用,将科室改动以及特殊变更情况进行书写传达,保证工作的稳定开展。

④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以及人群进行严格的监控,并由相关负责人对管理区域进行不定时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抑制,对高危环节则需要安排一定工作人员对高危目标进行安全防护、操作风险以及物品质量制定预防措施,防止风险发生[5]。

⑤强调护士长的作用:护士长需根据护理安全文化的内容的实施情况对各个组织科室进行检查,对出现问题的科室进行分析,以PDCA循环为标准[6],分析出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和评价。同时开展每日例会,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提出,对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宣传,将护理安全文化运用于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促进工作的稳步推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科室人员对护理态度以及供应物品质量的满意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质量越高。

通过设计“临床意见征求表[7]”发放至一定数量的科室,每个科室选取代表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情况进行评定,最后由发放人员进行评分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通过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工作人员护理态度以及供应物品质量,观察组工作人员护理态度以及供应物品质量优于对照组护理态度以及供应物品质量(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

 

3结论

护理安全是当前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保障措施,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往往对医院的经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质量的保证能够让医院加强整体服务质量,提高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并且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护理安全管理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而护理安全文化的有效干预则保证了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由相对被动的消毒供应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的管理模式,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针对各个人员的任职岗位的不同,对其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案,同时加强对物品的消毒管理,提高消毒物品的质量[8]。另外,通过对工作人员财务护理干预的一系列手段,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降低回流缺陷的发生。

本文通过对两组人员进行同数量物品消毒发现,进行护理安全文化干预的观察组工作人员在护理态度以及供应物品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态度以及供应物品质量(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护理安全文化干预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带来的优势,为医院的整体经营提供了有价值性的前提,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文化干预后进行消毒工作,能够显著提升物品消毒质量,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并且改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忠秀,吴玉艳,卢萍,等.安全文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实践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9):111-112.
[2]张秋华,王虹,刘芳兰.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9):118-119.
[3]王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4(19):172-173.
[4]刘美.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3):195-196.
[5]金荷娣,王凤华,蒋俐.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30(24):59-60.
[6]高海霞.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301-302.
[7]易建平,黎藜,黄鑫,等.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09-112.
[8]张华.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8):1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9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