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高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高龄(60岁以上)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0岁以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冠脉造影特点和介入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55.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A、B1型血管病变比例为28.99%明显低于对照组A、B1型血管病变比例为60.4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置入支架数(1.9±0.8)枚明显多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8.33%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及A、B1型血管病变比例较低,多支血管病变及B2型、C型血管病变比例较高,介入治疗中置入支架数相对较多,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提高警惕。
关键词:高龄女性;冠心病;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包秀兰.高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与介入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48-49.
0引言
冠心病发生诱因有很多种,临床表现以冠脉粥样硬化为主,发病后血管梗阻、狭窄问题严重,继而心肌缺氧缺血,危及生命安全[1]。冠心病临床诊断金标准是冠脉造影,其诊断准确率极高,被大家所接受[2]。多项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升高,冠脉病变特点、介入治疗效果均与年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现就我院高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与非高龄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介入治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高龄(60岁以上)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0岁以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入组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采取冠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组:年龄60~86岁,平均(74.8±0.2)岁。对照组:年龄40~60岁,平均(52.8±0.2)岁。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药物。冠脉造影:选择飞利浦INTEGRIS数字减影造影设备进行冠脉造影,造影剂为碘普罗胺造影剂。介入治疗:根据每位患者冠脉造影资料分析冠脉病变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球囊、导丝、支架进行介入治疗。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意见,结合病情需要选择1枚及以上药物洗脱支架或普通支架。介入支架可选用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上海微创公司)、Endeavor药物洗脱支架和S660普通支架(Medtronic公司)、EXCEL药物洗脱支架(吉威医疗公司)。经皮冠脉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选择经股动脉入路方法,以快速交换球囊导管法扩张后置入支架[4]。病变处易通过时可直接置入支架。术前3天口服100 mg阿司匹林+75 mg氯吡格雷,术中动脉注射100μg/kg肝素,术后每天口服100 mg阿司匹林+75 mg氯吡格雷至3个月以上。围手术期及时复查心功能指标,预防并发症发生。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冠脉造影资料的特点,统计病变血管支数、病变分型、介入支架数及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情况、心脏不良事件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脉造影特点
①病变血管支数:观察组60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138支病变血管,其中单支血管病变20例、双支血管病变17例、多支血管病变23例;对照组60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149支病变血管,其中单支血管病变33例、双支血管病变10例、多支血管病变17例。其中观察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33.33%(20/60)明显低于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55.00%(33/60),差异明显(2=5.7111,P<0.05)②血管病变形态:观察组A型12支、B1型28支、B2型78支、C型20支;对照组A型32支、B1型58支、B2型30支、C型29支。观察组A、B1型血管病变比例为28.99%(40/138)明显低于对照组A、B1型血管病变比例为60.40%(90/149),差异明显(2=28.5389,P<0.05)。
2.2两组介入治疗效果
观察组置入支架数(1.9±0.8)枚明显多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8.33%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高龄女性冠心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包括血脂血糖代谢异常、血压升高、肥胖、吸烟等,其中高血脂及糖尿病为主要诱因[5]。糖尿病女性的冠心病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8倍,预后更差[6-7]。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内径细小,主要累及主动脉,病变呈弥漫性且斑块僵硬钙化[8-9]。本组研究中,与对照组非高龄患者相比,观察组高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比例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A、B1型血管病变比例为28.9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还有研究报道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相对男性来讲较低,介入时冠脉夹层、冠脉破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男性,且中远期再狭窄及血运重建率也较高[10-11]。这些可能都与高龄女性血管更细、更弥漫有关。高龄患者心肺肾功能也明显降低,手术耐受性更差,所以也有研究者提倡对于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案[12]。我院对比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与非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资料,结果表明观察组置入支架数量平均(1.9±0.8)枚,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综上所述,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病变多累及多支血管,且血管病变分型多为B、C型,经介入治疗操作难度更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更多,临床治疗中要慎重选择、谨慎操作,确保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力,王志权,马志强,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狭窄尿毒症患者的外周血血栓弹力图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23):92-93
[2]逄鑫,韩晋琦,王宝华,等.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1):22-24.
[3]陈晓晨.立普妥联合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0):103-104.
[4]吴玉辉,张惠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中心外膜脂肪及心周脂肪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中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45-47,48.
[5]张晶,李广平,王伟,等.高尿酸血症与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的相关性[J].天津医药,2011,39(4):303-305.
[6]徐钢,桑更生,薛鹏程,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脑型钠尿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866-867.
[7]钟静,黄为,徐标,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III级缺血的预测和预后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5):40-42.
[8]巩洁,任晖,高天林,等.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关系及二者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8):821-824.
[9]孟庆兰,田英,尹航.冠心病住院患者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统计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2(3):58-59.
[10]赵咏莉,陈月平,何春玲,等.不同血糖水平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5):345-347.
[11]王可,董平栓,杨旭明,等.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42-4043.
[12]宋艳东,陶英,王苏,等.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4):56-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