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2017 年1 月至 12 月收治的早产儿 68 例,随机等份分为观察组(n =34)和对照组(n =34)。对照组给予保暖、留置胃管等常规方法,同时开展全身抚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滴服喂养进行干预。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体重恢复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 0.05)。观察组早产儿胃潴留、呕吐和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 0.05)。结论 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有助于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体重增加,缩短胎粪排尽世间。
关键词: 早期滴服喂养;全身抚触;早产儿
本文引用格式:丁培 , 徐微. 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43.
0引言
产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升高, 该类营养支持方案是重要临床问题。该类患儿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胃管鼻饲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开奶手段,但存在种种不足。随着技术的发展,有研究发现小剂量滴服喂养可更好的促进早产儿吮吸和吞咽功能的发育 [1]。在此基础上,我科加用全身抚触的方法,观察是否有助于提高该类患儿临床喂养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 69 例早产儿,随机等份分为观察组(n =34)和对照组(n =34)。纳入标准:①胎龄≤36 周, 体重 ≤2.5 kg;②无需呼吸支持;③可吞咽,吮吸能力和吞咽不协调;④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儿;②神经系统性疾病患儿;③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
1.2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保暖、留置胃管等常规方法,并配合 28℃ -30℃环境下的全身抚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 min,抚触部位包括头部、面部、腹部、四肢和背部, 交叉进行,每个部位 20-30 s 左右。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滴服喂养,开始喂养时间在出生后的第 1-3 天,将滴管置于口角一侧,观察其吞咽速度,现予以5% 葡萄糖尝试,若未出现无呕吐或烦躁等不适,再予以早产儿配方奶滴服, 喂养剂量为 1-2 mL/kg,每 3-4 小时喂养一次,之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步增量,每日增量不超过 0.5-1 mL/kg。
1.3观察指标。主要记录两组早产儿临床相关时间点和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其中临床相关时间点包括奶头喂养时间、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包括腹胀、胃潴留、腹泻以及呕吐等。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经过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平均值 ± 标准差进行表述,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若 P< 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结果。观察组中男婴 18 例,女婴 16 例;胎龄31-36 周,平均(34.12±1.08)周。对照组中男婴 17例,女婴 17 例;胎龄 32-36 周,平均(34.34±1.19)周。两组早产儿性别分布和胎龄方面均无差异(P> 0.05)。
2.2两组早产儿临床相关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早产儿体重恢复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 0.05)。
2.3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早产儿胃潴留、呕吐和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 0.05)。
3讨论
早产儿胃肠吸收能力差,胃肠激素分泌水平低,排空困难,极易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同时,早产儿需要更多地营养支持,促进其尽快发育成熟。在场外营养保证基本摄入量的基础上,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发育成熟 [2]。
全身抚触通过触及早产儿全身皮肤,形成皮肤信息刺激经过皮肤神经感受器,通过脊髓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刺激交感 - 迷走神经系统,进而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出,同时刺激胃肠道消化腺分泌胃泌素等消化道激素。早期滴服喂养有利于早产儿的体重恢复,这可能是由于滴服需要患儿主动吮吸,这种动作可刺激消化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因此有助于机体对于摄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参考文献:
[1]曹孟莹 , 云婷, 李平, 等.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32(1):31-33.
[2]顾建伟, 龚小慧, 范巧玲, 等. 腹部按摩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临床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31(15):1351-1353.
[3]邓锦玲, 余景建 , 莫美女, 等. 全身抚触联合早期滴服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85-86.
《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02/2019010205380238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