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4 12:18: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定本院精神病专科收治的1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按照病区分组,A病区选取60例,设定为对照组,B病区选取63例,设定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试验组实施风险管理,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感染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感染发生率、漏报率分别为0.00%、0.00%,均较对照组6.67%、8.83%低,试验组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6.83%,较对照组86.67%高,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83%,与对照组85.00%相比较高,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风险管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消毒灭菌治疗,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风险管理;常规管理;消毒灭菌

本文引用格式:屈新凤.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381,385.

0引言

医院感染是常见恶性事件之一,具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指患者在院内(入院48h后)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感染情况、住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发病情况,一旦出现医院感染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患者治疗时间,也会影响病床周转率,不利于医患关系调整,并伴有资源浪费弊端,对社会、医院和家庭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因此医院日渐重视感染管理工作开展,旨在通过采取科学有效手段降低感染发生率,保护患者安全,但常规管理工作系统性不强,长期效果不佳,而医院风险管理则注重干预潜在风险,采取有效的评估手段,进行预见性干预,起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2]。本文探究了不同感染管理方式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旨在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意见,做出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精神病专科收治的1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按照病区分组,A病区选取60例,设定为对照组,B病区选取63例,设定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试验组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年龄22-59岁,平均(40.23±2.87)岁,住院时间51-65d,平均(58.11±2.02)d;试验组年龄22-58岁,平均(39.84±2.93)岁,住院时间50-67d,平均(57.12±2.47)d。全部患者均为男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相关部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创建了系统的管理体系,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要求执行工作,定期对医护工作进行检测,及时调整工作中不当行为;试验组开展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强化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医院定期制定培训计划,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细化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内容: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技术等,并且定期进行应急性演练,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计入绩效体系;对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病人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危因素提前干预;完善多重耐药管理,定期对感染病例进行系统分析,明确细菌、耐药菌株和真菌等情况,结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系统分析,制定合理用药方案,预防耐药菌产生,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督,控制耐药菌株传播;加大对手卫生正确性、依从性的监管,尤其是教会病人六部洗手法,三餐前每人均用手消液消毒双手;强化病房管理,病房务必每日通风换气,活动室每日紫外线消毒,病房一床一套,湿式清扫,地面严格消毒,衣服、枕套、床单每周更换,若期间出现污染情况需及时清洗,转院、出院病人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1.3观察指标

感染管理情况评估比较,具体统计感染发生率、漏报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满意度评估比较,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服务态度、业务素养、环境等满意情况,以分值评分满意程度,满分100分,100分为非常满意,91-99分为满意,90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2值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结果

2.1感染管理情况


试验组感染发生率、漏报率分别为0.00%、0.00%,均较对照组6.67%、8.33%低,试验组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6.83%,较对照组86.67%高,P<0.05,详见表1。


\

 

2.2满意度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83%,与对照组85.00%相比较高,P<0.05,详见表2。


\

 

3讨论

医院感染情况较为常见,会加重患者病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利于医院正常工作开展,并会加重患者及家庭负担,影响医患关系,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且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临床工作开展中更加注重护患关系的调整,因此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至关重要。但常规管理措施虽起到一定预防效果,但协调性、针对性较弱,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需结合具体情况创新管理模式,其中风险管理手段应用价值较高[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感染发生率、漏报率分别为0.00%、0.00%,均较对照组6.67%、8.83%低,试验组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6.83%,较对照组86.67%高,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83%,与对照组85.00%相比较高试验组感染发生率、漏报率分别为2.32%、4.65%,均较对照组15.00%、20.00%低,试验组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5.35%,较对照组80.00%高,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与对照组80.00%相比较高,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风险管理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为主要目的,具体工作开展以预防性工作为主,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风险管理在常规管理工作基础上进行,首先强化培训工作,重点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其业务能力,进而更好地预防感染事件,避免由于工作人员疏忽、业务能力不强等人为因素导致的感染情况发生,其次重视病房管理,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定期通风换气,并更换床单,强化基础清洁工作,尤其对于出院和转院患者,对其床单进行彻底消毒,避免由于基础工作疏忽导致交叉感染情况发生;最后考虑到目前临床抗生素滥用情况普遍,在感染管理中药做好耐药菌株控制工作,一旦出现感染科及时控制,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综上,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风险管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吴云雁,周荣,王涛,等.风险管理在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7,17(3):326-328.
[2]徐艳,杨怀,牟霞,等.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与运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824-2826,2833.
[3]金盈月,张秀月,齐月,等.以提高风险管理效能为导向的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J].现代医院管理,2018,16(1):13-16.
[4]徐骅.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的应用[J].抗感染药学,2018,15(07):77-79.
[5]任军红,李六亿,贾会学,等.感染管理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10):966-968,9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8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