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中一共选择40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全部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的01月份至12月份,将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没有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中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17例、阴沟肠杆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粪肠球菌5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最多,与其他感染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营养状况、年龄、手术时间、慢性病、住院时间、引流管堵塞事件等属于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营养状况、年龄、手术时间、慢性病、住院时间、引流管堵塞事件等属于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普外科;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护理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闵艳芙.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232+234.
0引言
虽然普外科的临床诊治中手术治疗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在患者围手术期,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所以临床加强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对此,文章一共选择40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全部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的01月份至12月份,探讨了普外科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次研究中一共选择40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全部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的01月份-12月份,将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没有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4-78岁,中位年龄(43.4±1.8)岁,患者手术类型为阑尾手术11例,甲状腺手术10例,骨科手术15例,其他4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25-79岁之间,中位年龄(43.6±1.9),其中阑尾手术12例,甲状腺11例,骨科手术12例,其他5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较好均衡性。
1.2方法
1.2.1影响因素:其一,手术室中菌落数对患者切口恢复具有直接影响,如果室内细菌含量较高,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也会相应较大。从手术开始,手术室内的细菌数量就会不断增加,甚至会达到消毒前的水平,所以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必然会导致空气中的细菌与切口接触,从而增加感染风险[2]。其二,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对患者的影响极大,手术时间越长的患者,其手术切口和机体脏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患者的切口感染风险急剧增加。有研究报道,手术时间不足2小时的患者,很少会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但是随着患者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也会相应增加。其三,手术参观者人数过多,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时要求无菌操作,但是手术室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细菌的重要携带者,如果手术参观者的人数过多,参观者的呼吸以及皮肤分泌等情况,均有可能污染手术室内空气,间接污染患者伤口。
1.2.2护理方法: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首先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让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改善体质。在术后,需要给予患者易吸收、营养丰富以及温热的流质食物,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与免疫能力。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控制好手术室的环境,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提高手术的效率与质量。健康教育: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内容与注意事项,促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与影响因素,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加强术后探视管理: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注意自身的清洁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规范佩戴帽子、口罩,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标准规范进行。
1.3统计方法。在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一律以SPSS 19.0这一统计学软件来实施处理,用例数百分比代表计数资料,用χ2平方来进行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相反就是没有意义。
2结果
2.1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观察组中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17例、阴沟肠杆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粪肠球菌5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最多,与其他感染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
2.2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营养状况Ⅲ-Ⅳ级患者患者中,对照组8例、观察组16例,Ⅰ-Ⅱ级对照组32例、观察组24例;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31例;手术时间2小时以上的,对照组6例、观察组26例;发生慢性病的患者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20例;住院时间三天以上的患者中,对照组1例、观察组8例;有引流管堵塞事件的患者中,对照组1例、观察组12例。营养状况、年龄、手术时间、慢性病、住院时间、引流管堵塞事件等属于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素。
3讨论
在临床上,手术是一种常用疗法,手术虽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是由于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不利于患者康复[3]。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中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17例、阴沟肠杆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粪肠球菌5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最多,与其他感染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营养状况、年龄、手术时间、慢性病、住院时间、引流管堵塞事件等属于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可能产生切口感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应注意自身的清洁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规范佩戴帽子、口罩,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标准规范进行[4]。还需要减少病房家属陪护的人数,规定最大陪护数量,限定探视时间,最大限度避免外界因素对于患者感染的影响。
综上所述,营养状况、年龄、手术时间、慢性病、住院时间、引流管堵塞事件等属于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在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晓峰,王其,童涌.HIV感染患者普外科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及感染发生状况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1):18-20.
[2]徐赛民,杨秀英.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及其预防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6):844-845.
[3]庄景义,韦薇,张涛.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13(1):89-92,95.
[4]孙远南,范志坤,郭远瑜,等.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4):3796-37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