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3 14:52: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断出的80例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在临床治疗中,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治疗之后采用化疗方式;观察组术后使用化疗的同时进行放射治疗,并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所得各项指标。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得知,术后2年的观察组总生成率高达95%,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性意义,也就是P<0.05;此外,数据还表明,术后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5%、30%,差距非常明显,两组数据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也就是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术后使用放射治疗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传统治疗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放射治疗;术后治疗;胃癌

本文引用格式:顾思扬.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300-301.

0引言

胃癌是常见的、死亡率全球第二的恶性肿瘤之一,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胃癌患者多达70万,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手术,然而随着放射科技的进步,放疗治疗已经逐渐被大众所认可。现在,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放射治疗已经被临床运用,并治疗效果良好。为了更好的了解放射治疗对胃癌治疗的作用,以下将结合我院实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其详细记录如下。

\

 
1资料与方式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通过病理分析和胃镜检查确定为胃癌,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各40例。在对照组当中,男女分别为17例、23例,年龄28-77岁,平均(41.2±2.9)岁;在观察组当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24例,年龄30-79岁之间,平均(40.8±4.6)岁。通过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不管是在性别、年龄,临床确诊等方面都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P>0.05,因此具备对比性。

1.2治疗方式。本次所有研究都基于患者的同意。在进行临床治疗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切除全胃或者半胃,并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工作(也就是D2)。针对对照组:手术之后仅采取化疗治疗,也就是FAM治疗(F为佛尿嘧啶0.5 g/m2;A为阿霉素40 mg/m2;M为丝裂霉素8 mg/m2),总共6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4周[1]。针对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后使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化疗)。首先,放射治疗。在患者手术之后的3到4周进行放射治疗,一般而言,放射治疗使用6MVX直线加速器,肿瘤量选取46-50 Gy,持续不断进行4个野的一般照射。照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手术和淋巴清扫范围,比如,肿瘤瘤体、淋巴结位置、伤口吻合位置等。此外,在进行放射治疗时还需要注重对双肾的防护工作,以防止放射治疗损害,且胃窦癌不包含肛门淋巴结。其次,化疗治疗。使用紫杉醇联合顺铂,也就是开始放射治疗之后的第一天使用紫杉醇135 mg/m2、第1到3天之内使用顺铂70 mg/m2;并在第29到31天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一个治疗结束之后,需要结合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第二个治疗药物剂量。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病情和患者实际状况,在条件允许之下进行第三次治疗[2]。

1.3统计学方式。本次研究使用Excel创建数据库,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资料计算以“%”表示,并使用χ2进行校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评判标准。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放射治疗不良反应的标准评判使用的是美国RTOC标准;化疗不良反应评判标准为WHO标准[3]。

2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知。观察组在手术之后2年患者总生存期分别为38例、28例,占比为95%、70%;2年无肿瘤生存患者人数为37例、29例,占比为92.5%、72.5%,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手术之后的不良反应率可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人数为3例、12例,其占比分别为7.5%、30%,相对对照组而言有所降低,且以上数据对比符合差异统计学意义,也就是P<0.05,见表1。


\

 

3讨论

胃癌属于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生存率低、危害性高、恶性度强登特点,又因为其发病原因不同,在早期时不易被查不出。原有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全胃或者半胃。与此同时,通过多年临床治疗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的治疗方式存在诸多漏洞,比如,患者术后仍然感到局部病痛;又或者胃癌患者即使进行根治切除,然而术后也容易出现并发症,或者重复犯病。通过数据可以发现,30%的患者死亡都源于复发。所以,为了减少患者复发概率、转移概率,提升治愈概率,就需要加强手术之外的方式[4]。

现在已经通过多项临床验证可以发现,放射化疗可以有效的提高胃癌生存率,然而,因为以前的放射技术水平不高,或者临床经验不足,使得放射治疗效果不佳。又或者在临床治疗时,虽然淋巴结清扫(即D2)已经满足标准需求,然而由于缺少专业的肿瘤指导,使得清扫并未起到根治效果,再加上对胃癌治疗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率的无法预估性和放射治疗成本,使得设计使用率不高[5]。最近几年,随着放射源、放射装备的更新,使得放射治疗逐渐被大众所认可,所以,为了更好的研究放射治疗,我国开展了多项胃癌术后和化疗联合的方式。此外,依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放射治疗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因而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胃溃疡灯光现象。所以,在放射治疗时要注意以上不良反应。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严格预防患者出现胃穿孔问题,放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胃穿孔、恶性胃溃疡,以及晚期肝肠坏死等现象。对此,临床治疗之前应当确保患者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并实施记录患者各项身体指数,以便确保治疗时患者保持良好状态;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化疗的康复率。与此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适量的5-HT3可以缓解。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仅使用单一的化疗方式,而观察组在术后化疗的同时使用放射治疗。其结果表明,患者术后2年总生成率和无瘤率,观察组占比为95%、92.5%,相比于对照组远远大于其生存率,与此同时,在术后引发的不良反应率来看,观察组数值也明显小于对照组。所以,放射治疗应用在胃癌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此外,在对患者的回访中可以发现,放射治疗的胃肠道疾病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出现概率较小;而患者对于并发症的治疗承受度也明显提升,更没有因为治疗导致的死亡。

所以,胃癌术后使用放化疗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生存率。胃癌属于威胁生命安全的重病,死亡率极高,在治疗方案为完善之前还需要做好健康指导工作,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诱因和预防措施。

4结论

4.1主要结论。胃癌术后使用放化疗方式所起的效果远远高于术后单纯的化疗方式。

4.2发展方向。胃癌治疗虽然在诊断方式和手术方法方面有所提升,然而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依然不高。在今后发展中,应当侧重于研究胃癌诱发因子,以期望能给与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研究中可以发现,放化疗可以提升患者生存率,然而依然有待提高。

此外,在复发和转移方面,也需要加强辅助化疗与放化疗的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简称EGFR)在胃癌治疗中可以改善其生存周期。在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20%的胃癌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呈现高度表达状态。而抗表皮成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的转移胃癌的生存率。对此,还需要持续的进行研究。

所以,将胃癌手术和化疗、放射顺序和最佳治疗时间,全方面的发展综合性治疗方式,以提升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牛广宇,马延霄,张潇.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1):101-102.
[2]栾宏辉,纪少春,李生兰,等.挽救性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中的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01):99-103.
[3]周彦彪.挽救性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0):11-12.
[4]宋杰,陈凤格,赵伟,等.胃癌的发病率现状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09):704-707.
[5]沙比热.分析替吉奥胶囊单药和放疗用于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