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初始凝血指标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多发伤患者106例。按ISS评分分为多发伤组41例(ISS≤16分)和严重多发伤组65例(ISS>16分),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初始凝血指标、GCS评分等指标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6例多发伤患者主要年龄集中在20岁至55岁,受伤原因中以车祸外伤为主(61.32%)。严重多发伤组与多发伤组相比,在性别、FIB、DD和GCS评分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DD及GCS评分是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可辅助用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关键词:多发伤;临床特点;初始凝血指标;相关性
本文引用格式:康国平,朱宇,张骥,等.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210,212.
0引言
创伤是急诊诊疗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社会交通网络的发达,目前由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越来越多,我国每年死于多发伤的患者达到60万人,且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1]。多发伤是在外力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2个以上部位的损伤,其中一处损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可危及生命,而且多发伤对患者的创伤后病程、身体和心理健康、创伤后生活质量的都有很大影响[2]。因此,准确分析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急诊接诊的多发伤患者初始凝血指标、脉压差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等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06例。所有患者严格按照ISS评分标准和GCS评分标准进行病情评价,其中ISS评分:2-50分;GCS评分:2-15分。我们根据IS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多发伤组41例(ISS<16分)与严重多发伤组65例(ISS≥16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损伤部分、救治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通过急诊就诊系统收集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初始血压、初始凝血指标(INR、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FIB/DD值)、评估患者入院后第1个24h的ISS评分和GCS评分。初始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由我院检验科提供。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表示(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IQR),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对多发伤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顾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06例多发伤患者年龄为14岁至80岁之间,其中主要发病人群为20岁至55岁之间(共有87人)。受伤原因中车祸伤65例,约占61.32%,高处坠落伤24例,约占22.64%,其他17例,约占16.04%。根据具体损伤部位进行分析后发现合并头颈部损伤者人数最多(66.98%),其中面部和胸部损伤及腹部及盆腔和体表损伤人数相同,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严重多发伤组与多发伤组相比,在性别、FIB、DD和GCS评分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2.3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性别、DD及GCS评分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多发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全世界都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多发伤的严重程度与受伤机制、颅脑损伤程度、出血以及出血导致各种凝血障碍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AIS和ISS评分判断创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AIS评分项目较多操作复杂且不能通过简单相加或求平均数获得来表明病情严重程度[3]。ISS评分与创伤患者脉搏、血压、发生重度休克可能性、手术风险、住院天数及疾病结局等因素均有关联,不适合作为早期评价指标[4]。多发伤患者常常伴有失血和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者死于失血性休克或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相关并发症。机体纤溶和凝血功能的平衡是保证血液正常流通的关键,在重创伤的急性期,纤溶亢进增加了严重出血风险[5]。有研究表明DD水平升高可以作为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4-5]。我们的研究表明DD表达水平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多发伤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DD表达水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这表明在急诊收治多发伤患者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DD表达水平,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纤溶亢进,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GCS评分与多发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GCS评分越低,多发伤的严重程度越重。因为GCS评分是评估病人昏迷程度的指标,昏迷程度越重,GCS评分越低。而多发伤后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为严重颅脑损伤和各种损伤、出血导致的休克。本研究表明,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损伤程度更重,这与恩巴[6]等的研究相符。因为大脑为人体的生命中枢,颅脑损伤后容易导致重要神经、血管损伤而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损伤,颅内压增高可明显减少脑灌注、影响脑代谢[7],呼吸中枢损伤可导致氧代谢障碍,多处脑组织损伤可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各种代谢紊乱和机体酸碱平衡失调[8]。
本研究多发伤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至55岁之间,表明多发伤好发于中青年人群。这可能与多发伤的受伤原因有关,目前多发伤的主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及自然灾害等,而中青年为社会中坚力量,较老人和儿童会更频繁的乘坐交通工具及从事高空作业,所以发生意外的风险也随之上升[9]。同时男性相比于女性更易出现严重多发伤,其原因可能与男性患者从事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由于男性的发生率高,所以发生重伤的风险也随之上升[10]。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收治的多发伤患者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外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凝血情况,通过DD等凝血指标异常改变结合临床给予患者极早期有效治疗,降低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黄彪,李建国,黄发贵.多发伤的诊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5):973-977.
[2]Banerjee M,Bouillon B,Shafizadeh S,et al.Epidemiology of extremity injuries i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J].Injury,2013,44(8):1015-1021.
[3]华尚伯.创伤救治时间窗急救进展[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3,2(4):277-281.
[4]冯珂,黄存,卜亚飞,等.初始纤维蛋白原及D2聚体水平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10):757-759.
[5]Hayakkawam M,Maekawa K,Kushimot S,et al.High D-dimer levels predict a po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even with high fibrinogen levels on arrival: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J].Shock,2016,45:308-314.
[6]恩巴.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2):124-126.
[7]梁亚鹏,刘志祯,尹其翔.血浆和肽素与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及短期死亡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12):2064-2065.
[8]雷晓鹏,苟继敏.重度脑创伤患者血浆游离肉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4):467-470.
[9]韩小波.分析车祸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急救方法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96-97.
[10]李意,李新志,吴志强.835例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探讨[J].重庆医学,2014,43(33):4527-45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