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对高血压患者研究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的方案实施护理后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3 09:41: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对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干预等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①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6.47%,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85.6±2.6)mmHg、收缩压(116.2±3.8)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2±2.2)分及治疗依从率91.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李连影.对高血压患者研究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的方案实施护理后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236-237.

0引言

现代生活水平及节奏发生了很大变化,临床高血压患者人数迅速攀升。高血压对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1],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临床重要致死性原因,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2]。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则要立即采取控制血压的措施[3]。降压治疗是一个持续性漫长的过程,优质护理对这类慢性疾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护理质量高低关系血压控制效果[4]。我院对高血压患者注重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已确诊为高血压,血压超过于95 mmHg/140 mmHg,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5]。伴有精神病者以及不配合者予以排除。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9:8;年龄40-82岁,平均(52.2±1.3)岁;病程2-15年,平均(6.1±1.1)年。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52.1±1.5)岁;病程2-12年,平均(6.5±1.3)年。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压护理:①运动、饮食干预:运动和饮食方案制定时综合考虑患者实际血压水平,让患者知晓运动、饮食对控制血压的影响,让患者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家属要做好监督工作。饮食中控制钠盐及油脂摄入量,少量多餐;②降压药指导:虽然高血压患者均血压处于较高水平,也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不乏有患者认为无需长时间应用降压药,或者自己降低剂量或不服药。护理人员要先教会患者自我测量血压,再让其了解血压改善情况。观察组增加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时就开始一对一宣教,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常用降压方案、注意事项等。首先要强调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对降压及预后的负面影响,家属也协助患者纠正不良习惯。其次要强调坚持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的必要性。最后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变被动为主动[6]。②心理护理:多数患者不太了解高血压,在知道需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会担心经济负担,有不同程度负面情绪表现。要在积极了解其内心想法后进行对应疏导,调整心态及心情,树立信心。同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支持和安慰。

1.3观察指标。①监测血压在护理前后的变化。②疗效判断:患者相关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相关症状好转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③护理满意度以本院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问卷总分100分,得分高者满意度高。④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①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6.4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②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85.6±2.6)mmHg、收缩压(116.2±3.8)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2±2.2)分及治疗依从率91.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

\

 

3讨论

高血压患者循环动脉压升高,常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功能,中老年患者居多,属于慢性基础性常见疾病,血压持续处于高水平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7]。正常情况下人体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年龄逐渐增长下血压缓慢上升[8]。高血压的病因复杂,以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年龄因素、药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为主[9]。高血压临床治疗以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为目标,高血压临床治疗以长期性药物降压治疗为主,以生活方式干预为辅[10]。护理干预中应在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多方面护理举措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心理疏通,来更好地帮助患者养成遵医嘱服药的习惯,提高其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11]。对于配合度较低的患者通过动员家属共同参与治疗过程,以期能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1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激发患者内在主观能动性,能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展望[J].护理研究,2013,22(19):2355-2356.
[2]王海燕,朱志远,任燕妮,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6,56(10):62-63.
[3]雷志萍,张会敏,高振玲,等.动机性访谈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6):541-543.
[4]胡秀琼.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初探[J].饮食保健,2018,5(26):262.
[5]傅雪芹,敖学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73-374.
[6]李玲玲.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6(15):396-397.
[7]王锁丽,王璐,徐欣.个体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7,7(27):52.
[8]曾冉,王飞红,袁邦清,等.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6,37(3):393-396.
[9]冯建莉.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3):296-297.
[10]薛金玉,蒋萍萍,郑广勇,等.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0):1048-1051.
[11]刘树英.浅析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5(4):2068-2069.
[12]于晓静,赵影,祝友元,等.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健康管理认知、遵医行为及需求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1983-1985,19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