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3 08:52: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展开此次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入至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76例作为研究的基础依据,将参与实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监控措施,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控措施,对比两组检查的准确率。结果心肌缺血患者异常率检测中观察组检出率为97.37%,对照组检出率为84.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检出率更加理想,心律失常患者异常率检测中观察组检出率为94.74%,对照组检出率为78.95%,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检出率更加理想,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方式,可以全面的提升诊断的准确率,确保诊断结果的稳定性,为后期的疾病判断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临床推广价值理想。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心电图;心肌酶谱异常;异常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武丰燕.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227+235.

0引言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常规心电图检查是主要的方式,冠心病发生原因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阻塞等问题,造成心脏出现坏死以及缺氧的情况,临床表现为心悸、乏力以及胸痛等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但是常规心电图检查无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对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动态监控方式,延长检查时间,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检查结果的稳定性[1]。本文主要对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详细的结果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展开此次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入至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76例作为研究的基础依据,将参与实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8例,患者资料为: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6-88岁,平均(67.65±3.71)岁,病程1-6年,平均(3.47±0.32)年,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4-89岁,平均(67.86±3.23)岁,病程1-6年,平均(3.54±0.22)年。该实验在展开前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在了解实验内容后签署同意书,分别对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指标进行比较,两组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的方式,将纸速参数设置为25 mm/s,定标电压为10 mV;观察组则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控的方式,采用12导联心电图,对患者24 h日常工作状态下的心电图状态进行分析[2]。

1.3观察指标。观察不同检查方式下检测异常的发生率。常规心电图异常的评价标准:ST段水平下移至0.05 mV以上,T波在同导联R波的1/10以下;动态心电图异常诊断标准:ST段压低时间持续在1 min以上,出现ST断下斜,并且心肌缺血再次发作与上次间隔在1 min以上。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肌缺血异常率对比。心肌缺血患者异常率检测中观察组检出率为97.37%,对照组检出率为84.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检出率更加理想,P<0.05,详见表1。

\

2.2两组心律失常异常率对比。心律失常患者异常率检测中观察组检出率为94.74%,对照组检出率为78.95%,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检出率更加理想,P<0.05,详见表2。


\
 

3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属于常见的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较高,是造成老年患者死亡较为重要的原因,该病发生于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肥胖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与情绪、季节等生活习惯存在一定关联,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疾病进行分析判断,降低诊断过程中误诊和漏诊的概率,为后期疾病的判断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3-5]。

上文数据可见,心肌缺血患者异常率检测中观察组检出率为97.37%,对照组检出率为84.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检出率更加理想,心律失常患者异常率检测中观察组检出率为94.74%,对照组检出率为78.95%,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检出率更加理想,P<0.05。原因为:心电图主要是通过人体内多个心肌细胞在兴奋、激动过程中对其进行生物电的变化表达,对患者的心跳等各个指标进行分析,该检查方式可以有效的反应心脏各个部分兴奋与激动的传播、恢复过程,对心脏的各项情况进行分析,进行图像展示,这样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该方式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情绪、年龄等问题造成检测结果的差异,因此需要及时对检查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提升诊断的准确率[5-6];动态心电图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可以长时间记录、编辑以及分析人体心脏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情况,通过12导联科学性的对心脏动态和静态心态图资料进行成像,记录的时间较长,对于患者激动、兴奋状态下的心态变化情况进行区分,对于不同状态下的心跳、心律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展示,整体的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对于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动态心电图属于非创伤性的疾病诊断,造操作中无创,并且整体的操作过程较为简单,检测费用也较低,通过24 h全天候的监控,对心电活动进行全面的记录,可以准确的对心律变化进行分析,并且整体的准确率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措施[7]。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方式,可以全面的提升诊断的准确率,确保诊断结果的稳定性,为后期的疾病判断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临床推广价值理想。

参考文献

[1]朱静.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临床效果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7)114-115.
[2]郑素梅.动态心电图对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115+120.
[3]杨永春,刘丽丽,桂金杰,等.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05)95-96.
[4]吴婕.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9(03)234-237.
[5]冯洁渊,吕晓蕾.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和各类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2)146-147.
[6]阳成俊,刘青平.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24)131-132.
[7]林志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4)30-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