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诊断的应用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2 14:35: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按照其诊断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检查,观察组患者则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发作期阳性检出率、缓解期阳性检出率及3周后病灶阳性检出率、1年后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作期阳性检出率(97.5%)和缓解期阳性检出率(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2.5%&7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周后病灶阳性检出率(7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2.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后脑卒中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7.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断准确率,从而利于临床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且该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可反复进行等临床优势,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的首选临床诊断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短暂性脑缺血;诊断;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伍洋,李兵,王杰春,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诊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0-21+29.

Application Discussion of DWI in Diagnosis of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WU Yang,LI Bing,WANG Jie-chun,LIU Yi,CHEN Shao-xian,LIU Ning-chuan

(Radiology Department,Nanchong City Gaop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Nanchong,Sichuan,637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Methods Choose 80 cases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Divide them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agnosis methods,4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as examined with routine MRI,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routine MRI sequence+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Compare positive rate of attack,remission period,focus after 3 weeks and stroke incidence after 1 year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Positive rate of attack(97.5%)and remission(95.0%)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72.5%-70.0%).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hree weeks,focus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72.5%)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42.5%),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P<0.05);stroke incidence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1 year(5.0%)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17.5%),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DWI can improve diagnosis accuracy of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patients in attack and remission period significantly,help adopt early clinical effective treatment scheme,promote patients to achieve good curative effect,improve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effectively.The diagnosis method has clinical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no trauma to patients,being repeatable,which can preferred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 for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ing;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Diagnosis;Application effect

0引言

短暂性脑缺血属于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研究指出,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动脉出现了暂时性的供血不足现象而导致的[1]。当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动脉出现短暂性缺血,则会引起大脑出现局部缺血的问题,进而引起短暂性脑缺血疾病。鉴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病原因,使得该疾病具有起病较急,反复性较强等临床特征,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和威胁[2]。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来说,早期的准确识别,及时治疗,是控制病情继续发展,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3]。而这一切均有赖于临床早期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准确诊断,临床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常规应用的是磁共振检查,但是该诊断方式在是实际临床应用存在诊断准确率不理想的问题,并不是一种短暂性脑缺血诊断的理想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水平,我院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引入到了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诊断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按照其诊断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57.3±4.5)岁,其中有男23例,女17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58.2±4.7)岁,其中有男22例,女18例。二者的社会学资料、疾病类型比例、病程、病情等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1.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中关于短暂性脑缺血诊断标准而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②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其同意的患者;③对本次研究开展配合性良好的患者。

1.1.2排除标准:①合并脑肿瘤、颅内感染、出血的患者;②安装有心脏起搏器、血管内支架的患者;③无法配合研究进行的患者。

1.2临床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检查,扫描层间距为1 mm,层厚为7 mm,共扫描层面16个,扫描序列包括横断位T1WI、T2WI、T2Flair,矢状位T1WI。观察组患者除上述常规序列外加做横断位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使用Alltech Centuari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磁场强度为1.5T,弥散加权成像采取平面回波脉冲序列,ROV为24 cm×24 cm,TR/TE为5500/97,b=1000,扫描时间为60s。比较两组患者的发作期阳性检出率、缓解期阳性检出率及3周后病灶阳性检出率、1年后脑卒中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利用SPSS 21.0进行,计量资料利用“标准数±方差”表示,利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利用“百分比”表示,利用χ2检验;当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作期阳性检出率和缓解期阳性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发作期阳性检出率(97.5%)和缓解期阳性检出率(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2.5%&7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

 

2.2两组患者3周后病灶阳性检出率和1年后脑卒中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3周后病灶阳性检出率(7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2.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后脑卒中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7.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神经内科疾病,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4]。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发生,往往是没有先兆症状的,发病往往十分突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但临床实践表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意识障碍的问题,且患者在发病后,经过5-20 min的时间后,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趋势,但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天内即会恢复正常[5]。

临床研究指出,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之下,导致患者的脑部血行瘀滞拥堵,在突发的脑耗氧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脑循环无法及时提供所需的氧气,从而导致患者脑部供血不足,进一步造成相应病灶处发生损伤[6]。进一步临床研究发现,脑血管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均可能成为短暂性脑缺血的诱发因素[7]。但是由于短暂性脑缺血疾病所具有的一过性特征,即在发病后1天内均会恢复正常,且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8]。因此,这就会给很多患者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已经痊愈,从而导致忽略了对短暂性脑缺血的重视。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当患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后,大脑局部缺血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损伤,因此,患者存在较大的复发风险,且一旦复发,其病情的危险性也会较前次发病更大。这也是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具有较强的反复发作性特征的主要原因[9]。

因此,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切不可由于其自行恢复而不给予重视,患者需积极就医,并给予准确地临床诊断,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才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准确诊断,需借助有效的临床诊断方式,临床通常应用的诊断方式为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检查虽然在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临床实践却发现,采取磁共振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实施诊断,其在患者的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阳性检出率均存在偏低的问题,这对于准确识别短暂性脑缺血,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早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非常不利。因此,临床急需一种准确率更高的短暂性脑缺血诊断方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有力的途径[1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重要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运用该成像技术能够将细胞外水平分子的运动情况详细地检测出来,且弥散系数下降能够让病灶部位的磁共振弥散成像信号增强,因此,采取该成像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实施诊断,能够展现超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从而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阳性检出率。有临床研究指出,通过使用DWI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实现不改变患者体位的情况下,进行多个方位和多个平面扫描的目的,这对于提高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早期的诊断准确率是非常重要的,从而减少病灶漏诊情况的发生,这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运用DWI技术诊断的观察组患者,其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采取常规磁共振检查诊断的对照组患者,P<0.05,这表明DWI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的3周后病灶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DWI技术可鉴别病灶的新旧程度,利于短暂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观察组患者1年后脑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表明DWI能够有效提高短暂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从而利于临床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最终获得了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断准确率,从而利于临床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且该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可反复进行等临床优势,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的首选和常规临床诊断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光胜,周倩茹,童道明,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评估[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04):919-921.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王拥军,刘鸣,等.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04):258-273.
[3]姬卫东,方岩,王遂山,等.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CT灌注成像及头颈部血管造影表现与临床关系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07):382-385.
[4]王旭,祁宝昌,鞠维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2016,33(12):916-919.
[5]赵立军.不同评分方法对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继发脑梗死风险的临床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05):499-502.
[6]王光胜,周倩茹,童道明,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评估[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09):919-921.
[7]陈倩,李长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03):293-297.
[8]张丽,邵广瑞,纪宇,等.磁共振多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06):619-623.
[9]丁立东,徐运,茆华武,等.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ABCD2评分对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1169-1172.
[10]邢晓丽,韩成甫,金大鹏.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7,28(12):2007-20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