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在胎儿心脏异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2 11:31: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利用超声心腔内强回声诊断胎儿心脏异常的效果。方法依照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治疗的超声心腔内强回声胎儿1103,根据发生超声心腔内强回声的位置差异分组为左心室组(1042例)、右心室组(19例)以及双侧心室组(42例)。分析三组胎儿诊断结果。结果右心室组中心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心室组以及双侧心室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胎儿心脏异常情况中,右心室结构异常是较为多发的原因,通过超声右心室强回声诊断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脏异常;胎儿;心腔内强回声;超声;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任艳,刘晓晖,韩婷婷.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在胎儿心脏异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168-169.

0引言

在孕妇妊娠中期,胎儿的心腔内常会出现点状强回声灶,这种超声征象的定义是心腔内腱索部位或乳头肌部位有局灶性的回声增强区,其回声强度和骨骼是近似的,但是没有声影。右心室、左心室、双侧心室都可能发生超声心腔内强回声[1],有的学者提出,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可能与心脏异常有一定的关系。研究抽选1103例胎儿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分析通过超声心腔内强回声诊断胎儿心脏异常的效果,以下是关于本次探究的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依照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治疗的超声心腔内强回声胎儿1103,根据发生超声心腔内强回声的位置差异分组为左心室组(1042例)、右心室组(19例)以及双侧心室组(42例)。左心室组中孕妇年龄在20-40岁,平均(34.34±4.24)岁;右心室组中孕妇年龄在21-39岁,平均(34.51±4.46)岁;双侧心室组孕妇年龄21-40岁,平均(34.66±5.11)岁。三组之间孕妇的常规基线资料均相似,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用GE-Voluson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查每组胎儿,频率调整为3-7 MHz。检查步骤如下所示:

①首先要检查胎儿的头颅、头围、心脏、脊柱、颜面等常规生长发育指标。②然后用四腔心切面头侧偏转法仔细检查胎儿的心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左心室的流出道身高、主动脉弓切面、三血管切面、右心室的流出道身高、大动脉短轴切面、四腔心切面、肺动脉弓切面。有时,孕妇的胎位不正,导致没法进行精确的检测,需让孕妇下地活动一会儿,等胎位正了再来查[2]。③经上一步检查后,有的胎儿有心脏异常的可能,需要再用超声心动图来检查这部分胎儿,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注意妥善保管所有胎儿检查后的资料。

1.3观察指标。统计三组胎儿发生心脏异常的概率并观察心脏异常情况。

1.4统计学分析。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χ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右心室组中心脏异常发生率明显比左心室组以及双侧心室组高(P<0.05),见表1。


\

 

3讨论

最近几年临床上有关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对心腔内强回声灶影响胎儿心脏的情况开展愈发的重视。在本次研究中重点探究了通过超声心腔内强回声诊断胎儿心脏异常的价值,希冀能够为目前医学研究中有关心腔内强回声灶方面的空白提供补充。临床上将腔内强回声灶又称为胎儿心室内灶状强回声,往往在孕中期的超声检查中能够看到,据统计发生率大约在4%左右。强回声常见于左右心室乳头肌、标准心脏四腔心切面等部位,仅仅属于超声检测的征象,并不足以完全证明胎儿心脏存在异常,因此截止到目前医学界仍旧未能对胎儿心脏情况和心腔强回声灶之间的关系作出定论。

在孕妇妊娠中期,胎儿的心腔内常会出现点状强回声灶,右心室、左心室、双侧心室都可能发生。有的学者提出,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可能与心脏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医院都比较重视。下面是本次探究得到的数据,共1103例胎儿,有19例发生右心室强回声,1042例发生左心室强回声,42例发生双侧心室强回声,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超声强回声发生的左心室的概率非常大,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胎儿左心室的乳头肌和腱索比右心室更为粗大,使得左心室更容易发生心腔内强回声灶现象。胎儿心脏异常的诊断结果而为:右心室组有15.79%的胎儿心脏异常、左心室组有4.70%的胎儿心脏异常、双侧心室组有2.38%的胎儿心脏存在异常。而发生以上病症则和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的发病机制存在关系,例如乳头肌及腱索穿孔的不完全、乳头肌中的矿物质钙化之后沉积、心室内腱索变厚等,均属于引发胎儿发生心脏异常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提出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直径水平将会与胎儿心脏异常情况存在同向变化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也与这一论点相对应,胎儿心脏异常的发生集中在心腔内强回声灶直径大于2.5 mm时。考虑其原因应该是因为心腔内强回声灶直径小时几乎不会引发心脏异常,属于心室发育期间的无关联变异,对胎儿发育不存在影响。而当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直径在2.5 mm以上时,则有可能存在心脏异常,需提升重视,开展进一步的检查。

就本次研究情况看来,可以得出一个粗浅的结论:一般情况下,胎儿的左心室会发生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如果胎儿的右心室发生了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则胎儿有更大的概率会出现心脏异常,双侧心室组情况比较少见也比较特殊,其心脏异常的概率较低[3-5]。所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上文所述的猜测,胎儿发生超声心腔内强回声的位置不同代表了胎儿发生心脏异常的概率不同。综合来说,心腔内强回声灶对胎儿心脏的筛查结果主要体现在右心室强回声灶方面,胎儿右心室出现强回声灶极易引发心脏异常,此外,回声灶直径过大也容易导致胎儿心脏异常[6-8],以提前筛查胎儿是否有心脏异常,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昀,赵博文,陶肖樱,等.胎儿心脏超声智能导航技术联合彩色血流成像在基本胎儿超声心动图切面诊断要素显示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6(11):970.
[2]周金红,赵博文,陶肖樱,等.胎儿心脏超声智能导航技术在获取胎儿超声心动图基本切面主要诊断要素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6(7):592.
[3]张晓琳,金兰中,张鑫,等.儿童大量心包积液病因诊断及超声心动图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3):978.
[4]张昱,白璐.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在胎儿心脏异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134-135.
[5]袁媛,潘宜彩.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在胎儿心脏异常诊断中价值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9):1306-1308.
[6] ]S aade,GR.N oninv asive testing for fetal anemia(editorial;comment)[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0,342(1):52-53.
[7]Sharland,G.First-trimester transabdominal fetal e ch oc a r d i og r a p h y(l e t t e r;co m m e n t)[J].T h e Lancet,1998,351(9116):1662.
[8]Brown,DL,Emerson,DS.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fetal pericardial fluid in 506 second-trimester low-risk pregnancies(letter;comment)[J].Obstetrics&amp;Gynecology,1998,91(4):641;discussion 6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