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2 11:18: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随机选取的8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阳性率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90.1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70.37%)(P<0.05)。动态心电图的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可发挥出一定指导作用,但后者的临床实践价值更高。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冠心病;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刘青.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213-214.

0引言

据有关数据统计[1],于城市中冠心病发生率为1.59%,农村为0.48%,总计0.77%。冠心病在较多发达国家的死亡原因中占据第一位,国内该病死亡粗率为0.949%。较多冠心病患者通常伴有心律失常症状,而将这会加重患者病情,提高死亡风险。所以,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而言,趁早诊断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对其症状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实践价值,现对我院8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展开研讨,详细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8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3例;年龄52~80岁,平均(67.41±0.85)岁。入组标准:(1)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相一致[2];(2)经常规检查确诊;(3)依从性较好;(4)患者与家属皆知情且支持本次研究。剔除标准:(1)存在严重性器质性疾病者;(2)伴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电解质失衡、预激综合征等可影响到心电图检查结果的疾病者;(3)沟通障碍、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前3d,皆停止使用影响到ST段检查结果的药物,如:洋地黄、奎宁定等。

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前,保证患者无剧烈活动或运动。取平卧位,嘱咐患者保持躯体与精神放松,确保环境安静。应用心电图机连续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增益维持为10mm/mV,纸速控制为25mm/s。检查期间,应确保基线平稳,以保障图像的清晰性。

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前,告知患者有关注意事项,保持身心放松。准备检查所需物品,做好患者皮肤处理,依照相关操作标准,科学黏贴电极板、安装电机、固定各导联,详细记录患者24h连续心电图数据。

1.3判定标准

常规心电图阳性判定标准[3]:T波小于同导联R波的10%,且ST段下移大于或等于0.05mV。

动态心电图阳性判定标准[4]:于J点后80s,ST段呈下斜状压低(大于或等于1mm)或水平状,原先ST段下移,在既往基础上再次下移超过1mm,下移时间超过1min,2次心肌缺血ST间隔时间超过1min。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

(2)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结果。

1.5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n(%)行2检验,当P小于0.05时,便可判定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对比


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明显较高,数据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见表1。

\
 

2.2两组检查方式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结果对比

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2。


\

 

3讨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高发于中老年人,具有病因复杂、病情隐匿、病死率高等特点[5]。故而在开展临床诊断工作时,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所以,需找寻一种检出率与安全性较高的检查方式,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

心电图为心脏兴奋的出现、传递、平复过程的客观指标,是诊断冠心病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心电图可呈现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从而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电解质紊乱、药物、供血不足、心肌受损等因素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变化,而心电图检查则客观呈现患者心脏活动,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常规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检查方式,其能有效反映出心脏基础功能,在各种心律失常诊断中可发挥出一定指导作用,尤其在鉴别临床上各种不能确诊的心悸、胸闷、昏厥、胸痛中的实践价值较为斐然。另外,常规心电图还可用于评估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起源及性质,判断心肌病变,从而协助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但该种诊断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漏诊率高、不能动态化监督患者心率变化情况等。动态心电图是借助动态心电图仪于患者正常生活状态下持续24h记录其心电活动整个过程,同时利用计算机实施分析,以探查常规心电图检查不能发现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从而为临床诊疗及疗效评估工作提供客观依据。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动态心电图方式的疾病检出率更高,可有效减少漏诊及误诊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工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5]。另外,在冠心病病情评估与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判定中,动态心电图的实践价值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故而在临床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工作时,可优先考虑选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中,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明显较高,这提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实践价值较高。动态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显著较高,可见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监测异常心电的能力明显强于常规心电图。

总而言之,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广泛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连海,褚怀德,刘建伟,等.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5):787-789.
[2]董小波,王颖,于秀艳,等.动态心电图和CT首过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7):110-113.
[3]安宁,闫育平,叶武成,等.常规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9):3769-3771.
[4]王萍,李芳.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448-449.
[5]王竞.动态心电监测在临床冠心病心电图动态演变心律失常的诊断的应用现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9):935-9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