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下肢骨折术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与护理研究进展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01 21:56: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通过阐述下肢骨折术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防治的现状,分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归纳了各类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护理方法与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下肢骨折术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吴莎莎 , 李卫仙. 下肢骨折术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与护理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37-38.
 
Progres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WU Sha-sha 1, LI Wei-xian 2
(1.Baiy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hangfeng Street,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63; 2. Shanghai Putuo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By expounding the status quo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lower limb fracture, the cause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were analyzed, and various nurs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were summarized,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staff.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lower limb fracture; Elderly patients; Deep vein thrombosis; Nursing progress

\

0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交通越来越发达,车祸发生率剧增,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普遍骨质流失,造成骨质疏松, 不慎跌倒后,很容易造成髋部和下肢骨折,当前医疗技术条件的不断提高,病患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多选择做手术,那随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就增大,但由于深静脉血栓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出现症状有主诉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1],影响患者生活,严重者甚至发生肺栓塞、脑栓塞,危及生命。结合本科室收治病人的特点,以下肢骨折为主,它主要包括股骨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跟骨骨折等,因此,临床上通过如何有效护理防治 DVT,减少患者痛苦是骨科临床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今就国内外对骨折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跟如何通过护理有效减少发生率的记录总结如下。
 
1定义
 
深静脉血栓,英文缩写为 DVT,是指静脉血在深静脉官腔内不正常凝聚,阻塞静脉官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下肢是比较常见的好发部位 [2], 多见于骨科大手术 [3] 后,由于这疾病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会发病,尤其是 60 岁以上老人发生的概率会更加大。
 
2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有研究 [4] 认为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淤滞,高凝状态是形成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临床上很难区别开来。
 
2.1静脉内膜损伤因素。手术过程中粗鲁蛮力牵拉、手术器械高温消毒等因素可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导致血小板的聚集,产生血凝块,从而形成血栓。
 
2.2静脉血流淤滞因素。长久不动躺在床上会让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得缓慢,血液就轻而易举的会凝结,再加上骨折手术的创伤,更会提高发生血栓的概率 [5]。
 
2.3高凝状态。由于手术前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手术中还要流失些血液,再加上手术后组织液,体液的丢失,会让有效血容量锐减,血液变得浓稠,会激发凝血因子成倍增加, 那样会加快血栓形成的速度。而且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液本身即处于高凝状态 [6] 就更进一步促成了静脉血栓的形成。
 
3 DVT 辅助检查方法
 
3.1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作为诊断 DVT 的优先选择方法, 是因为它的准确性跟灵敏度,特异性都高,而且无创伤,经济又实惠,对骨折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诊断意义 [7];但是对于腹部、盆腔 DVT 诊断性较差。
3.2螺旋CT = 静脉造影。跟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比较之后, 会发现螺旋 CT 静脉造影用途较广泛,因为它可以一起对腹部、盆腔下肢深静脉情况做一次性检查,可以免于病人的多次检查,但做一次费用较超声昂贵。
 
3.3静脉造影。虽然是 DVT 诊断的“金标准”;却因为它对病人有直接的损伤,并且对设备有较严的限制,使用起来限制条件太多,所以不是很被推广。

\
 
3.4纤维蛋白原和 D- 二聚体测定。纤维蛋白原和 D- 二聚体这两项指标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有着很大的联系,从而骨折术后要密切监测和观察 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变化,能有效的预防 DVT 的发生 [8]。
 
3.5血栓弹力图。能更全方位监测血栓形成及溶解的过程, 比 D- 二聚体测定,凝血四项更敏感,因此它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方面有更好的预见性治疗作用 [9]。
 
4护理干预与防治
 
4.1评估。首先根据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身体状况,有无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心肺疾病等, 运用深静脉血栓观察评估单对骨折术后老年患者进行评估, 及时筛选出高危人群,达到分值者,及时给予警示标识,预报和防范措施。
 
4.2预防
4.2.1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由于患肢疼痛长时间制动,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要尽早督促患者在床上主动锻炼其健侧肢体,被动做患肢的功能锻炼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抬臀、扩胸运动、双手协助伸缩髋关节,以利于血液循环,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给予预防性用药,如低分子肝素的应用。
 
4.2.2术后返回病房,24 小时内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患侧肢体的末梢血运情况,如皮肤色泽、温度,动脉搏动以及有无疼痛麻木,尤其是远端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和下肢周径,术后将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检查作为常规项目,以便尽早发现 DVT,术后还应该及时补充血容量,输注补液, 稀释血液,防止血液粘稠,但应避免过量过快,以防发生急性肺水肿。
 
4.2.3药物预防:①普通肝素尽管对下肢 DVT 形成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因为它与低分子肝素相比较而言副作用比较大,容易发生大出血的可能 [10],所以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少。
 
②低分子肝素,有研究 [11] 表明通过使用低分子肝素,骨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会得到改变,从而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概率变小,在加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大出血以及其他的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运用比较广泛。③利伐沙班片(拜瑞妥),有研究 [12] 表明手术结束规律服用利伐沙班片不仅能更好的防治下肢 DVT 发生,而且也不会有大出血的危险,因为是口服药,简单方便安全,没有痛苦,患者更加愿意接受, 所以也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在临床上使用。④维生素 K 拮抗剂 ,当今临床上使用概率比较多的是维生素 K 拮抗剂(如华法林),因为价格廉价,可以长时间使用,用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可它的缺点是有增加出血的可能性,而且药性容易受药物跟食物的影响。⑤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是妨碍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 它在 VTE 的预防上具有一定作用,可以用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4.2.4物理预防:①抗血栓弹力袜:是目前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 DVT 防治用品。②弹力绷带:术后合理及时使用弹力绷带,会使患肢的肿胀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也会有利于患肢的消肿,从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③足底静脉泵: 有研究 [13] 表明在下肢骨折术后使用足底静脉泵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 DVT 的发生。④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局部推拿护理:何花等研究发现 [14],通过持续的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局部推拿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的预防性。
 
⑤间断充气加压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气压治疗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它通过间断性的充气、放气、对局部肌肉进行施加压力,相当于患肢被动功能锻炼,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 不过在使用过程中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重视患者的主诉, 注意压力,防止压力不符合,造成血流不畅,影响效果。⑥ 压力抗栓泵:有研究证明在下肢术后持续使用 SCD 压力抗栓泵能有效预防 DVT 的形成。
 
4.2.5通过对长时间卧床的老年患者采取一系列的下肢护理比如术后抬高患肢,患侧肢体的被动活动训练,健侧肢体的各大小关节全方位活动,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拍背,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输液等有利于更好的预防 DVT 的发生。
4.2.6有研究表明,进行血栓风险等级的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对应的护理人员的级别,实现能级对应原则,能更好的运用护理措施对 DVT 进行预防。
 
4.2.7平时注射过程中,动作应轻柔,提高打针技术,尽量一次成功。尽可能避免在患者下肢静脉处穿刺以免产生血凝块,如果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时,需充分稀释溶解药物, 推注前要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缓慢推注,推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果出现药物外渗,应及时拔除,给予更换新的部位重新注射,外渗部位给予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硫酸镁湿敷。
 
4.2.8通过术前给予解释说明,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解除紧张情绪,给予患者进食易消化、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并应尽可能多食新鲜水果、粗纤维食物,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术后应当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早期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降低 DVT 发生率有显著的效果。
 
4.3健康教育。在骨科手术后通过一系列健康教育资料,如健康处方,健康宣教小册,责任护士面对面的真人示范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介绍,让病人明白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异常体征等,指导患者术后 24 小时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后鼓励患者早点活动,督促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喝酒,不吸烟,控制体重等,平时可以多吃些粗粮,鲜果,特别是黑木耳,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 对血粘度的降低有一定的作用。
 
5结论
 
在 DVT 老年患者的防治与护理中,护理人员担负重要责任,有资料显示,护士对 DVT 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对DVT 的预防、观察和治疗,最终影响到 DVT 病人的预后, 因此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就对下肢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采取有预见性的护理,定会降低 DVT 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柏志斌 , 秦永林 , 邓刚 , 等. 青年及中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2):102-105.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3,23(1):235-238.
[3]张瑞, 王婧 , 谭婉玲. 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5,17(12):1287-1289.
[4]刘新宁. 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分析 [J]. 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371-372.
[5]唐莉 , 才鼎, 李沛, 等. 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静脉栓塞疾病的高危因素与预防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1):1016- 1018.
[6]姜宏祥. 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 临床研究,2017,25(1):185-186.
[7]郭发金, 马娜, 吴明晓 , 等. 超声对老年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价及随访[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11):1105-1106.
[8]陈怿爽 , 吕一, 马俊义 , 等.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浆 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35-137.
[9]张星晨, 郑欣,孙玛骥,等.骨科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的应用研究[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 ),2017,11(1):78-80.
[10]赖秀红. 应用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 74 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与护理对策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7):324
[11]姜永广, 刘晓静, 刘文良.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流变的影响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16):3858
[12]闻志强, 陈静. 利伐沙班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60 例[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6(10):1321
[13]孟小敏 , 王德付. 足底静脉泵预防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17(2):85.
[14]何花 , 唐莲宏, 熊卿.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局部推拿护理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评估 [J]. 中医药导报 ,2016(7):117-119.
 
 《下肢骨折术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与护理研究进展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01/2019010109583221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